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22:17

战座船
明代内河水军主力战船。据明《南船记》载:规格为四百料,长八丈六尺九寸,宽一丈七尺,分十四舱,有底龙骨四根;双桅,十六橹;攻防设施有观察、指挥用的方亭、旗纛、战鼓,御矢石的挡板,攻击用的弩穴矛窗等。除四百料战座船外,其下又有二百料、一百五十料、一百料三种战座船,尺度较四百料逐级递减。一百料战座船有十一舱,长五丈二尺,宽九尺六存,容三十人,轻巧快速,用于往来游击和突袭敌阵。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22:43

鸟船 属福船型的小型快速海船。船长10米,船宽3.4米。在郑成功水师船对中,鸟船是用的比较普遍,数量比较多的一种快攻船型。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23:22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24 编辑

明 郑成功战船
明郑成功战船
郑成功战舫——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郑成功收复台湾海上激战场面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25:17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26 编辑

明清时期的各型战船
古船广东快速炮船
明赤龙舟
明蜈蚣船
鸳鸯船 两舟扣联也可分开的战船
郑和船队之船只.
清快渡(快蟹.
战船十九世纪之中国战船模型 比例为1 50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27:37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28 编辑

古代海战中的水中兵器

     早在12世纪,在我国就出现了水下攻击的武器.名为“木老鸦”。这种“木老鸦”是由人潜入水户.将火药包挂企敌人船底,并位其燃爆。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叫“混江龙”的漂雷,它是利用水流将炸药包漂送至敌船处起爆.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漂雷。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唐荆川编纂的《武论》一书,在火器“章中记述了用来在水个歼灭敌人舰船的方法是移胞子水中,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水底雷,书中记载“水底雷”,以大将军(即火炮)为之。埋伏于各港口,遇贼船相近,则动其机(其击发装置用一根绳索联接,拉到岸边,内人控制发火),镜发于水底,使贼莫沏,舟揖破,而贼无所逃矣。”又说水底雷的构造是“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缝,内宿火,上用绳绊,下甩二铁锚坠之”。上述记载表明,我国早在1549年以前已经研究、制造和使用了水雷。

    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施永图所著的《心略》一书中,心略武备火攻卷记载了我国用香作为定时引信的原始漂雷——水底龙王炮”

      它的构造是用牛的尿泡做雷壳,以保持水密,内桨黑火药,以香点火作引倍,牛牛的尿泡联接在俘于水面的木板和雁翅下面,用雁翅管和羊肠进行通气,木板随波浪上下,水不能灌入,以保证香能正常燃烧。牛牛的尿泡;面坠食石块,位它有一个向的力.以保持漂流时的平稳。在使用时“量贼舟泊处,入水浅深,将重石坠之,黑夜顺流放下,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船底粉碎,水卜贼沉,可坐而擒也”。可以看出,这种水中武器的引信是根据到达敌人舰船酌距离和水流的速度来确定香的燃烧时间,它利用水流作为推动力,当接近放船底时,“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市起”,出其不意地从水下轰击敌舰。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总兵王鸣鹤所著的《火攻答》一书中,记载了将地雷中采用的“走线”方法(即击发装置用绳索牵住,当绳索被拉动时发火引起爆炸的方法)应用于水雷,即在水雷上安装一根或几根绳索,任其横浮于水面,当敌船航行时,挂上这些绳索,就会拉动击发引信,引起爆炸,把敌船击毁。当时把这种水雷称之为“海底呜雷”。到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又把用香作定时引信的漂雷“海底龙王炮”和采用“走线”方法的水雷“海底呜雷”改进为触线式漂雷一“诲炮”。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记载了一种与今日的人操鱼雷相仿的“联环舟”,“其舟约四丈许,外视之若一舟,分则为二舟,前半截三之一,后半截三之二,中联以环,前截载火炮、神烟、神砂、毒火等器,首装大倒须钉数枚,锐向其利,后截二夯施数桨,载兵士”。

    这种“联环舟”在作战时“遇碱乘顺风或自上流,以首钉撞于敌舟之上前环自解,后载则回”,钉于敌人船体上的“联环舟”前截中的火器起爆后,敌人“船体破裂,进水而沉”。前后两截之间的联结环是由两个大铁环和两个铁钓组成。铁环固定在前截,铁钩装在后截上钩住铁环,“撞于贼船,则放其钩,而后截即回本寨也”。

      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爱国志士袁祖礼编著了《战守罗盘炮指南仪五雷各法图说》一书。书中对“独雷”、“阴阳雷”、“梅花雷”、“悬雷”、“飞雷”等轰船五雷,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和说明。“独雷”足单个使用的水雷,其“力最猛.能碎极坚极大之铁甲船”;“明阳雷”、“梅花雷”是双连和五连的水雷,与现代战争中常见的水雷群形状相似;“悬雷”乃是一种锚雷,“不浮于水面,不沉于海底,悬于水半空,敌船一到雷上,而雷自发,铁船沉矣”;“飞雷”则是“随渐飞去遇船一撞即发”的漂雷。其小“悬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所见性能较优越的机械引情触发水雷。在《设雷利弊说—“文中.袁祖礼对水雷的使用作了如下叙述:“悬雷或百余具或数百具,正当夷舱来往线路.排布海中……,悔花雷设于口外,阳阳雷设于口内,独雷设于当口.飞雷或在口内上游不拘远近,择一急流之处,修库收布,一闻敌船入口,遂将飞雷掷于河中,随流飞去,遇船即发。”他还在《雷炮守口利弊总说》—文小提出”谷口岸上皆设十万斤大炮,水内皆设五雷,五雷攻于水内,大炮办于水外……夷船虽快亦难飞入”。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已出现f雷炮防御体系。



蒺藜火球
抗倭铁炮
辽代青铜大箭头
霹雳火球
最早的火焰喷射器--猛火油柜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29:32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29 编辑

火龙出水
   喷气式火箭发明于宋朝,到明朝,火箭与鸟枪是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其中多发式和多级式火箭的制作技术较高。多发式是将许多支火箭用总药线连结成一束发射,以加强威力。多级式火箭是以火药作推进动力,射程较远,这是明朝火箭技术的主要成就,其中“火龙出水”及“飞空砂筒”两种尤其精密。
  地雷在明朝也很盛行,并在战事中经常使用。在嘉靖年间由曾铣发明的一种地雷,只要触发地面的机关,地雷就回自动爆炸。可见这种火器在明朝已十分先进。
  火龙出水复原图
  火龙出水属二级火箭,它是世界上同类火箭的最早发明。首尾做成龙形,长竹筒内外分别装上火药,待飞入敌阵时,引信引爆筒内火药攻击敌方。因多从船上发射,故称“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操作示意图
  ①点然龙腹外的火药筒,推动火箭前进飞入敌阵,是为第一级;
  ②火药筒将烧尽时,火舌通过引信燃烧龙腹内部的火药,火箭从龙口射出命中目标,是为第二级

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30:37

飞天喷筒“硝磺、樟脑、松脂、雄黄、砒霜,以分两法制打成饼,修合筒口。饼两边取渠一道,用药线栓之,下火药一层,下饼一个,用送入推紧,可离树十丈远,三、四十步经粘帆上如胶,立见燃莫救。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31:13

混江龙 明代水雷的另一种,构造和“水底龙王炮”大体相同,只是不用线香引火,而用绳索拉火,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混江龙”由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31:48

火砖“用地鼠纸筒炮各按药线,每5个排为一层。上下两节各两层,以薄篾横束合,洒火药,松脂,硫黄,毒烟用粗纸包裹成专形。外用棉纸包糊,以油涂密,另于头上开口下竹筒,以药线自竹筒穿入”。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3-13 19:32:25

水雷是我国发明的,据史书记载,早在16世纪中业,名代军队就装备了水雷,水底龙王炮是明代水雷的一种。每个重4、5、6斤不等。内装炸药5升至1斗,炮口按香头的长短根据目标距离的长短而定,点燃香火后,将炮装入牛皮的囊中,加以密封,载在木板上,根据敌船的吃水深度,用石块坠入水中,囊中有羊肠引道水面,置于鹅翎或雁翎作的浮筏上以通空气,黑夜顺水放下,接近驶船时,香烬火发,炮从水中爆炸。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战船和火器(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