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5:01

中国武术流派简述(ZT)

目 录
中国武术流派简述        2
硬功        6
铁扫帚        6
上罐功        6
提斤斤        7
拔山功        7
仙人掌        7
铁布衫        8
硃砂掌        8
一指禅功        8
合盘掌        9
吐纳功法        9
筑基        9
玄意诀        10
易筋经        11
周天功法        16
小周天功法        17
太清导引养生经        19
武当松溪派内功        23
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法诀        32
内外兼修        49
戚家刀 (简)        49
破杀        50
铁肚功        52
铁腿功        53
铁臂功        55
铁臂金刚捶        58
三修功        59
千斤神腿功        60
无极八卦硬气功        62
黑龙十八手        63
秘传杀手拳        66
霍氏八极拳的铁砂掌功法        69
劈挂拳        72
断骨残筋手法        75
形神拳动作        78
步法        86
秘传步法训练-清净门        86
推荐:沾衣十八跌        91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5:26

中国武术流派简述
我国是武术之乡。在我国古代称武术为武男或武艺,又称做技击。因为武术是我国的国粹,所以近百年来,武术又称为国术或国技。在我国的武术中,包括拳术及兵杖两种。“拳术者:徒手之操练,兵杖者,器械之运用”。本文仅介绍拳术的流派。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传说从黄帝时期就将武术用于战争了,如《史记•乐书》上说的:“蚩尤氏……与皇帝斗”。又如《列子•黄帝》里也曾记载过这方面的情况。
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战争的需要,使我国当时在武术方面也相应的得到发展。就在这个历史阶段,我国武术界人才辈出,并且从过去的单纯实践,形成了初步的理论,如《庄子•论剑篇》中所记载的“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论述。
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中开始有了师承关系,有了这种关系,就奠定了武术流派的基础。然而武术流派的正式形成,当推到我国的唐代时期。因为佛教的禅宗,在唐代才开始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南派以慧能和尚为首,谓之顿宗,北派以神秀和尚为首,谓之渐宗。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武要,当时正值方兴未艾之际,于是效法禅宗,也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的以菩提达摩为宗师,北派以求那跋陀罗为宗师,南派以达摩所传的《洗髓经》和《易筋经》等,做为此派的基本功,所传的拳法以龙、虎、蛇、豺、鹤五形拳为主,称为少林派拳法的内家拳。北派以求那跋陀罗所传的拳法为“十八罗汉手”又称“十八手先天罗汉拳”,仅是18资姿势,后来逐渐演变为各种套路的少林拳法,当时只是为僧众在坐禅之余,专以锻炼身体而用,此又称为少林派拳法的外家拳。
后世之人,常将此内外两家的少林拳,混为一谈,故往往使有些人,对此拳派鱼鲁莫辨。
自唐代以后,由于习武之人日益增多,对于武术这门学术有研究成果的人,都各有千秋,各具特点,于是在当时的武林中,便出现了各自的师承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发展,武术中就有了门户的出现,同时又受少林拳派别之分的影响,于是也出现了武术中的流派。
在武术的流派中,总的归纳起来,也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南派为内家拳,北派为外家拳,内家拳以内功(所谓现在的气功)为基础,尚柔劲用时多以静待动,后发制人。外家拳以踢桩打袋等硬功夫作为拳术的基础,尚刚劲,用时多主攻击,先发制人。
在南派的拳法中,最主要的有太极拳、八卦拳和形意拳。
一、太极拳:内家拳法,当首推太极,因太极拳历史悠久,流传最为广泛,在中外都享有盛名。此拳术以“太极十三势”为主,“十三势”者,拥、挤、按、采、裂、搂、肘、靠,此八势是太极拳的手法;进步、退步、此二势,是太极拳的步法;左顾右盼,此太极拳的眼法;中定一势,是太极拳的身法。此外,太极拳以沾、粘、连、随为此拳术的四大要点,太极拳的特点,是内有柔化之力,外示缓慢之形,锻炼时主张用意不用力,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其动作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亦名长拳。此说见于抄本《太极拳论》。
太极拳以练习拳架套路为求劲方法,以练习推手为懂劲阶段,以刚柔相济之力,引进落空之法为技击要领,但近代多有失传。
再有太极拳注重养生,如太极拳家所传的《十三势歌》所言:“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至于太极拳的渊源,其说法不一,有谓创始于唐代隐士许宣平者,有谓创始于唐代李道子者,有谓始自梁元帝时的程灵先者,也有人谓太极拳是殷利亨所传,当时此拳名为“后天拳”,还有人认为是元代辽阳人张三峰所创立。以上诸说见于民国年间太极拳家许禹生先生,所著的《太极拳势图解》一书。
另有一说法,认为太极拳是明末将领陈王廷,在退归林下时,因读道家《黄庭经》,对道家“气功”,有所领悟,后把道家气功,揉合在拳术之中,创立的太极拳。
然而,据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言“张三峰为北宋人。在他写的《王征南墓志铭》的记载中:张三峰为武当丹士……以单丁杀贼百余,三峰之术,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
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末后附跋语云:“右系武当山张三峰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尽管对太极拳的渊源,有各种说法,但从“太极”这个名称及其注重养生的内容来看,可推想此拳原出于道家,或与道家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太极拳由明代王宗岳地,始发扬光大,其著作有《太极拳论》行于世,以后的历代太极拳家,都以此论做为习拳准绳,奉为经典。后世太极拳传人甚广,通过发展演变,现在的太极拳分为五种流派,或称五家。
1、陈王廷的后代陈长兴为陈氏太极拳。2、杨露禅为杨氏太极拳。3、武禹襄为武氏太极拳。4、吴鉴泉为吴氏太极拳。5、孙禄堂为孙氏太极拳。
二、八卦拳:八卦拳亦归内家拳,因此拳多用掌法,故又名八卦掌。此拳以走圈换掌的锻炼方法为正宗,锻炼时有上中下三盘之别,上盘行时腿微屈,中盘行时较上盘取势较低,下盘行时取势较上盘更低。除此之外,又有所行之圈极小的锻炼方法,只须两尺见方之地即可用功。此拳以练习单换掌和双换掌为主,此二掌法又称为乾坤二掌,后世将此二掌,演变成十掌。余八掌名叫顺势掌,大蟒翻身,狮子开口,狮子滚球,风轮掌,探掌,大鹏展翅,白猿献果。后世又有人,将此八掌演变为六十四掌外加七十二腿。实属画蛇添足。
八卦拳在走圈练习中,要求的基本要领是“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        更须做到神形一致,内外相合,动作协调,完整一气,在意念中不松不紧,潇洒自如。步法上分为起、落、摆、扣,其动时如行云流水,滔滔不断,可以用“前脚如船,后脚如篙,篙支船行的现象,去理解此拳的步法。”
八卦拳的技击方法,均在走步时手脚的变化中求之,此拳特点,动作敏捷,矫健有力,能够避实击虚,使人猝不及防,甚至可以在一瞬间,绕于对方身后,击败之。
关于八卦拳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代嘉庆年间,河北省文安县董海川先生在江皖间遇一道人,道号红莲,董从其学武技、内功,后自创一家拳术,名为八卦拳。
另一种说法是八卦拳为清代嘉庆二年山东济宁人王祥所传,此说是《蓝 外史》“靖边记”里记载。
不管哪种说法更为可靠,但武术界更多的人认为八卦拳自董海川才开始大兴,董的门徒甚多,出类拔粹的亦复不少。后世八卦拳分为两大派,以尹福为首的叫尹派八卦,以程廷华为首的叫程派八卦,两派之学,大同小异,均可继董海川先生之学。
三、形意拳亦属内家拳,原名叫做心意拳,俗称“心意把”。清代山西太谷戴龙邦先生将“心意”改为“形意”。此拳注重形与意的同时锻炼,并含有“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力由意发,势随意从”的原理。
形意拳是以“三体式”站桩法为最主要基本功,其桩法要领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故此拳最初曾叫“心意六合拳”。其拳势为劈、崩、钻、炮、横五种,称为五行拳,以五行拳为锻炼拳术的五种力量,及其此五种力量的变化。后世之人再配以“十二形”,成为当今行意拳之全貌。“十二形”是模仿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特长,而演变成的这十二路拳法,除此之外,还有“五形连环拳”和“杂势锤”等等。
此拳特点,是以站桩内功为主,套路练习为辅。平时练习注意周身协调一致,要做到“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不管前进后退,均能保持不失重心,平衡均整之势。
技击时,不动如山岳,一动似山崩,发力整而无断处。以其形意拳力量笃实,实作时不必迂回动转,皆可以威力而取胜。即拳经中所说的“起打钻,落打翻,起钻落翻无遮拦”。待到此拳练到日久功深,即可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上乘功夫。
关于形意拳的渊源,传说是创始于南宋名将岳飞,其著作为《岳武穆拳谱》其内容有“九要论”及最后言交手一篇,文字朴实无华,论理深入浅出,观其手笔,确信为岳公所著。历代形意拳家,都以此拳谱习之。
岳公拳谱,在岳飞被害后湮没人间,直到明末清初时有武人名姬际可才,在终南山发现,姬发氏依此谱练习,武技大进,已证得上承功夫。后臣氏将此武技传于曹继武、马学礼。清代曹的弟子戴龙邦又传于河北李洛能,李的门徒甚广,且造诣极高,其中以郭云深先生为最,在当时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称,此外在形意拳中还有山西及河南两派,亦负盛名。
北派的拳法中,支派繁多,不能悉数,且拳术的渊源及其如何分派,亦众多纷纭,现将北派外家拳法,粗举大纲,分为两类,以供研究这门学术的人及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参考。
(一)太祖长拳:宋太祖赵匡胤,是此类拳法的开山祖师。匡胤有奇技秘示人,醉后会与群臣,具言其奥蕴,寻悔之,又不欲食言,卒置其书于少林寺神坛中,其法以硬攻直进为上乘。此说见陆师通的《北拳汇编》。
太祖长拳中,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以上录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
太祖拳中各种拳法,后经发展演变,成为各门各户的外家拳,其中最主要的有查拳、华拳、花拳、炮拳、洪拳、戳脚、翻子、通臂、劈挂、迷踪等等,后世有谓七十多种,但只不过言其大概之数而已。以上诸多拳法,过去统称为少林拳,前面说过,宋太祖将所著拳经,死后置于少林寺内。少林寺僧亦有习之者,将太祖长拳,列为少林拳法之别枝。亦属长拳。
长拳中诸多拳术,虽各具特点,但又有其共同之处。那就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且富有整体性和柔韧性,在各种动作中,具备猫窜、狗闪、兔滚、鹰翻的各种技动。在技击时,能用肩、肘、腕、胯、膝、手的各种打法,且包括着冷、弹、脆、快硬的各种力量。此种拳法既善于表演又善于技击。
(二)弹腿:此拳术最善于腿的功夫,故名弹腿。相传弹腿创始于我国唐代以前,来源于西北的回族之中,故回民中通拳术者常言:“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在《十路弹腿歌诀》里,首云:“昆仑大仙世界传,名曰弹腿奥无边”,以此即可说明此拳术的渊源及此拳术的奥妙。
弹腿的特点,除腿部有独到的功夫之外,还有身法敏捷,动作迅速,交手时飘忽而至,让人难以敌防。其身法上有闪、展、腾、挪、挨、碰、挤、靠等法。
此拳后人又有在原有的十趟弹腿中,外加两趟,为十二趟弹腿。且称弹腿原出自龙潭寺僧,又有一说法是此拳为谭某所传,故名弹腿。但观此拳为弹腿之称,因其发腿时,出以激力,取弹射之势,实与地名和姓氏无关,故后人附会之说,不足为信。
弹腿拳中,包括十趟弹腿,四趟查拳(此别于太祖长拳中的查拳),四趟架子,加上弹腿中最主要的器械,钩、镗、橛、带合起来共为二十八趟,正合阿拉伯28个字母,此更证明弹腿来源西北的回族之中。
以上所言的套路,只是平时练习而已,至于技击之时,散手很多,颇能实用。
南派的拳法亦称南拳,是我国主要的拳种之一。由于它流行于我国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等省,因此而得名。
南拳的特点是步稳、势烈、动作刚劲有力,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并常以发声吐气来助长动作的发力。这些特点形成它独特的技术风格,从而有别与北拳。
据说明代已成为独特拳种。有关史料记载,明代“使拳之家十一”中,南拳即为一家。南拳也有许多流派,仅广东一省就有“洪家”、“刘家”、“蔡家”、“李家”、“莫家”五大家。福建还有咏春拳、五祖拳、鹤拳等;广西有周家拳、屠龙拳等;浙江有洪家拳、黑虎拳等;湖北有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等;湖南有巫家拳、薜家拳等。上述多拳均属南拳的流派。
(三)大成拳属于内家拳,也可属于外家拳,因为大成拳是综合了内外两家拳术之长的新兴拳术。此拳术是以少林寺的立禅功为基础,吸收了形意拳中的“整劲”,太极拳中的“化劲”,八卦拳中的“活劲”,同时吸收了外家拳共具的惊弹之力。也就是说大成拳是以浑元之力为体,以各种力量为用的一种拳术。
此拳在实际应用上,也采取了各家之长,除了使用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及十二形的方法之外,还吸收了八卦掌中的削掌、揭掌和掖掌,又吸收了太极拳中的“离粘随”技击法。至于大成拳中的“穿裆脚”、“蛇形腿”和“夫子三顿首”的用法,吸收了梅花拳,弹腿和三皇炮捶的技能。
大成拳的特点,是以站桩功来恢复人体中固有的良质良能,在锻炼各种动作时,着重贯穿与动作有关的意念活动。此拳除各种桩法外,还包括各种试力和各种步法,并有发力和试声及推手的各种练习。但不管练习何种动作,都必须做到周身“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在40年代初期,集自己平生所学,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创立的。当时为了振兴中华武术,与国外的拳术界相抗衡,曾登报声明,以武会友,而始终未遇敌手。使当时我国武风为之大振。
芗斋先生最主要的著作为《大成拳论》,其内容除了介绍大成拳最主要的锻炼方法之外,对于当时封建家谱式的师承关系,和对于当时武术中的神秘色彩,都做了一定的批判。并且着重指出:“学术理应一代高于一代,否则谬矣。”以此勉励后学。
以上各家拳术,经过多年来的互相沟通,互相渗透,不可能在拳术的派别中没有变化,故在派别分类中,也只能言其大概而已。
总之,尽管我国的武术有派别之分,拳种各异,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只要一门深入,学有成就,也可触类旁通,不单领悟一家之学。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5:55

硬功
铁扫帚
铁扫帚为硬功外壮,阳手也,又名铁腿功,练习腿部功夫之一。盖将一腿或两腿,练习至坚实,用以扫击敌人,或拂击敌械之法也。其全力皆注于腿,并重于小腿部分。其法:每日站骑马式,如觉力尽,则散步以苏其困,待气力复原,更依法习之,初习不必过久,及后渐渐延长时间,至能站至二小时之久,而不觉困乏者,则第一步功夫成。盖骑马式以三盘稳固,五体坚定为主。习此持至日久,则两腿之力,决非寻常人所能及矣。至此遂于常经过之要道,埋立木桩;或距离稍远处,多立数桩。出入见之,以用腿横扫之,不可间断。腿之四周,均须平均行之。至单练一腿,或两腿同练,则不必一定,在习技之自择耳。如是每见此木桩,即扫击数腿。初时筋肉红肿,颇苦之,殆习之既久,而筋肉坚实,不觉疼痛,而桩反动摇,终且折断。则易更粗木桩,如法习之,亦至折断。然后更易之以大树,其初也如蜻蜓撼石柱,不见其效。三年后,功渐成,腿到处,则枝头弱叶,因之震动,继而树干亦受震撼。至炉火纯青时,腿到处,树木摇摇,似欲折断者然,则铁扫帚功成矣。如被人困围不能脱,以腿横扫之,则骨断筋折,当者披靡,惟习之殊非易易,要在习者之恒心耳。
上罐功
上罐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练习两臂悬劲之法,而兼及两手之握力者也。用双耳小罐一,以短绳系于其两耳,更用一长约三四尺之棉绳,一端系于绳之居中,其另一端,则系于一圆木之上。木长约一尺二寸,粗约一握,以枣木制为佳。木外廓宜有棱,不宜平正,在木之正中处,钻一对穿之小洞,绳头即在洞中穿过,然后紧缚木上。小坛之重,约六七斤,以铁砂三数斤贮其中。初练时连坛不得过十斤,练时足站骑马步,上身挺直,两手各握圆木之一端,将坛悬空提起,至肘平于肩为度。此时小臂竖直,略前斜,虎口相对,掌心向外,提起之后,待坛荡定,两手即分死、活把,将木渐渐向内转旋,使棉绳渐渐缠绕于圆木之中部,坛亦随之上升,直旋至罐平于胸,略停顿片时,更缓缓放下,如此升降三十次而功毕。每日晨夕行一次,练习三月之后,罐中加砂三两,行时增加五次,依然练习三月,更加铁砂半斤。以后每练三月,加铁砂一次。所加之份量,须按次递加,加至连罐足三十斤时,其人悬劲与握力,足以惊人矣。此功若能立于极高之桩上,而将棉绳放长至五尺以上行之,则功效更为宏速。此功为少林寺嫡派,北人习之者为多,自始至终,亦须三年以上,始克有成。
提斤斤
提斤斤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又名石荸荠功。此种功夫,专练拇、中、食三指之捏劲,及臂部拎提之力,与鹰爪拔山等功相仿佛;惟着力处,全在拇、中、食三指指面之上,而不及于指端、指侧各部。南方技击界盛行此功,凡稍稍涉猎武术者,莫不练之。以麻石凿成圆椎形,上削下广,略如带芽荸荠之状,小者十余斤,最大者六七十斤。其底之对径约七八寸,练者用拇、中、食三指,捏住其尖锐之一端。捏时中、食二指在外,拇指在内,指尖皆向下。石荸荠之顶,约居中、食二指之第三节,不可抵住手心,捏住之后,即向上提起,在入手之初,欲以三指竖提十余斤之物,已属极难之事。况此种石荸荠,由锐而广,四周平削,毫无可以借力之处,其难固更甚也。故初时势必不能应手提起,甚且略不动摇,非经过半年或一年之苦功不可,既能将石荸荠提起之后,又须练习持久,否则一提起,即放下,功劲亦至有限。故提起之后,宜环场而走,先时数步即脱手,功夫渐深,则愈能持久,由数步而数十步,由数十步而数百步,以至于能手提石荸荠,绕场走数十匝,亦不脱手,则可另易较重之石荸荠,依法练之矣。但斤两之增加,不宜骤多,每更换时,以加重三斤为率,至多不得过五斤,盖骤增加多斤以后,行功上固发生极大之阻碍,且影响及于全身,甚至受伤,故练功宜渐进而忌躐等也。循序而进,至能以拇、中、食三指,捏五六十斤之石荸荠,而任意提之持久,在一个时辰以上者,则功夫已登峰造极,捏人至伤,捏物洞穿。此种功夫,少则三年,多则五载,必可成就。就余所知者,《武术汇宗》作者万籁声君,即善此,能折二分之铜板云。然技成与否,要在习者之恒心耳。
拔山功
拔山功为硬功内壮,属阴柔之劲,此为提掣之功,完全用手腕之虚力,以挫败敌人者。先用丈许木桩,锐其末端,埋入地下约半桩而强。其四旁泥土中,又多砂石筑实,使桩丝毫不能移动。然后每日用拇、中、食三指紧扣木桩,极力上提。先固如侏儒撼山,徒见费力,而无效验之可言。持之既久,指腕之力日增,则桩以逐渐上升,以至完全拔出泥土为止。练习时宜平聚其力而上提,切不可向旁侧扭摇。拔起之后,更易铁桩,深入加半,依法试习之,亦至拔起为度。至此则阳刚之劲已足,乃凭空行之如鹰爪力法。练其阴柔之劲,则技始臻大成。至此则无论为人为物,只须一举手间,则胜负定矣。
仙人掌
仙人掌为硬功外壮,阳手,即指端一部之刺劲功夫也。与软功阴手之一指禅功,约略相似;惟彼用一指,此则前出之四指并用耳。练习之法至简易,而功成亦甚速,故练习者颇众。其法:先以四指紧并,在坚硬之物体上用力抵刺,即墙壁树木桌凳之上,亦可练习。初不必有一定之物件也,日日行之,久而效著,能抵木为小陷,愈练愈深,渐能洞穿。再易以大青石,依法练习之,至能抵石成深陷为度。若以此掌抵刺,其势猛不可挡。即练过铁牛功者,亦不能抗。且无论其为开口功、闭口功,一遇此仙人掌,必为所破。盖铁牛功者,阳刚之劲也;仙人掌者,虽以阳刚之劲,然尚有阴柔之力,故以阴破阳,以柔克刚。因是技击界有“铁牛功,练得精,一遇仙人掌,立刻争不成”之语。练习此掌,最宜左手,盖恐右手功成,于无意中伤人也。
铁布衫
铁布衫为硬功外壮也。如兼习内壮童子功,则称金钟罩,能成功殊非易易也,苟非决心到底,则无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鲜。铁布衫练习之法,先用软布,环束胸背间,缠绕数匝,然后用手着力搓摩。又时将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状。夜间宜用坚硬之木板为榻,使骨骼时与坚硬之物体相接触,日久渐至坚实。初习颇苦之,习之既久,筋肉骨骼坚韧矣。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浅坑,铺尺许细砂,每日晨昏,就铁杠练习种种姿势。于下杠之时,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上身各部,与沙接触二次为度,如是行之三年,将缠绕之软布除之,以木锤捶击之,渐渐易以铁锤击之,并运气拟神敛力以佐之。更三年,则上身各部绵软如棉,铁布衫功成矣。用时运气敛力,则坚如铁石,而拳械不能伤矣。重量兵器尚须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师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胡同,柿子店拳场表演是技,斯时余年仅十一二,为好奇心所驱使,竟不顾礼仪,持花枪猛扎其腹,砉然一声,余已仰跌矣,起而欣服。盖王师运气为御,致余不敌而跌也。
硃砂掌
硃砂掌为软功内壮阴手之一,又名梅花掌、红砂掌;然又有称黑砂手则误矣。盖黑砂手有药功内壮之助也。练习之法,先用一沙盘,满盛细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数,力尽而止。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离沙盘尺许处,凭空搓摩,而盘中之细沙,亦能应手而动为度。至此则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谓精神贯注,敛神聚气之意。如击人以掌,稍着其身,外部不损毫发,而内已受重创。如再继续练习,易细沙为砂子,易砂子为铁砂,而至于重四五两之铁球而后已,亦能手不着盘,铁球亦能跃出后,则硃砂掌全功成矣。然至少亦须十五年苦功,惟技成后,功决不可滥用。
一指禅功
一指禅功为阴手,亦少林七十二艺,软功中之狠毒者。练全功于一指,如少林江南著名拳师膝黑子,一指功夫,曾练四十年;然一指竟能漫游南北无敌手,是亦难能而可贵也。初练时,悬一铁锤于常经过之要道,出入必见,见必以一指击之,每日如此。初时指着锤而锤不动,其后渐能摇动,然后渐渐向后移步,至能指不着锤,凭空一指,锤亦动摇。至此一指禅功,第一步功夫已成就矣。然后于广庭之中,置灯若干,每于夜静更深之际,一一燃之,人立于灯前,以一指遥指之。初时仅灯焰摇摇,如被微风者然。习之既久但用一指,向灯弹之,被指之灯,立时扑灭,指无虚处,竟如有扇扇灭者。于是第二步功夫成。再以纸幕灯之四周,作风灯状而习之,至纸不破而灯熄,于是第三步功夫成。再以玻璃隔之,至一指即灭,而玻璃不损者,一指禅大功告成矣。至此须十年苦功,较红砂掌、黑砂掌、五毒手更进一筹,惟须恒字,方可成功。
合盘掌
合盘掌又名金龙手,与掌法中之搓切手相同,但彼为攻御之法,此乃制服之一种功夫耳。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练法亦颇简单,初时用竹筷三十枝,须方形,集为一束,两端用细丝弦缚数匝,必使竹筷中间毫无空隙,紧紧相扎,丝毫不能移动。若一时不易扎紧,可于空中,再将竹筷增加排入之。然后用两手各握一端,向相对处隙旋转,如右手向内用力旋转,左手则向外用力旋转是也。至力尽时,略事休息,然后再用两掌持紧,夹筷之中部,竭力搓擦之,日行若干度。先时筷固紧束,丝毫不能动转,及一二年之后,则功效渐著,旋时能拗之使斜曲,搓擦之则亦能移动。再易竹筷为铁筷,如法练习之,亦一二年之久,则拇指之铁筷已细不盈小指,而长度则增加一倍以上。千日之功,于此可见一斑。至此则完全成功,以后无论遇何物,举手一搓,立时粉碎,纵铁石之坚,已不能与之相抗。尝见江南大侠蒋觐园之笔记中,所载搓树作薪、折竹成帚,手指粗细之铁绳,可举手一搓,绞而当门代锁等等事项,想而练习此功,有以至之也。(金恩忠)?(见《少林七十二艺练法》)
吐纳功法
筑基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人人体所需之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
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杰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盖人生夏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于、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可缓步许行;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乎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入静。
炼功时要求舌项上聘,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限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九,最易漏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筋俱寂之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庄子>云: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系。”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秃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辩请为度。这时可用前面静功“观光“炼就的“性光”,目光返照。即眼光观鼻,鼻下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B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如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台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玄意诀
帮助人强身建体,欲习武者可由此打下习练内劲内功之基础。
方法如下:
1.口呼气,然后鼻吸气。如此十八次。
要点:每次口呼尽,到感觉肺部已空,然后自动吸气,肺如皮囊自动补充。吸气能没有声音,绵长最好。
2.口吸气,然后鼻呼气。如此十八次。
要点:用口不是吞气,而是喝气,好像喝水,到不能吸了最后才闭住喉头。然后缓缓用鼻呼气,尽量绵长。
3.鼻呼鼻吸。如此四十九次。
要点:这个才是最关键的,用呼吸来引动体内真息。不要想也不要管,直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也可以放在鼻尖上)。一出一入,直接在那里数着。
熟练后,可以由目前的18、18、49,逐渐增加到36、36、120,甚至108、108、360。
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可以作成12、12、120,然后增加到24、24、240,直到36、36、360。
并非气功,无需考虑意念!
建议采用坐式和站式练习!不要躺着进行。
腿脚姿势可以自行调整,关键脊椎要正直,开眼闭眼无所谓。
每日可作一到三次,推荐醒来或者睡前进行,那时效果最好。
(初期因神气调节,有可能导致犯困或失眠,过渡后即正常。)
注意:口呼应该是轻轻呼尽,切不可用力吐气,否则会泻走自身精气。
效果简单描述如下:
这是无极宗太和系的必修课程。
吐故纳新,去除后天浊气,调匀五脏精气,补养后天之气,达到积精累气的效果。
远比所谓采气对身体的益处来的真实、直接。只是感觉上初期可能没有普通气功来得强。
但三十到六十天之后,效果就变得明显了。个别做得好的,可能会觉得身体变成皮囊,精气充盈周身的强烈感觉。
易筋经
统说: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注:①寿,《易筋经》作"圣"。
②二竖,指病魔。
③之,《易筋经》"之"后有"为寒为暑者易之"七字。
④节侯岁月,《易筋经》作"火候岁月"。
⑤跻(ji基),登。
⑥筋,《易筋经》作"经"。
白话文:
(一)口诀:立身期正下,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二)动作姿势
1、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安详,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平、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
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导引气血内观泥丸,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
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
引气下行,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引气下行,内观脾骨,自觉中焦温涧,胃脘舒适。
引气下行,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无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
引气下行,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
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2、拱手当胸:两臂徐徐前手举,掌心相对与肩等宽,两臂平直,再屈肘,肘节自然向下提坠,两手慢慢内收,距胸约一拳后,两手指尖相叠,拇指轻触,掌心向内。此时要求沉肩坠时,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舌抵上腭,面带微笑。
八、三盘落地势
(一)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各翻起,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二)动作姿势
1、同第一式预备柱功,屈腰下蹲,同时两掌分向身侧胯旁,指尖朝向左右侧方(微微偏前),虎口撑圆,眼看前方,延展及远。上虚下实,空胸实腹,松腰敛臀,气蓄小腹。要做到顶平、肩平、心平气静。练虚静功者可闭目敛神,铜钟气功即脱胎于比式,故亦可做单独桩法练之。
两腿伸直,翻掌托起,如托千斤。同时及气,舌抵上腭,眼向前平视,全身放松。
俯掌屈膝下按(恢复马步蹲按),配以呼吸,如此反复蹲起3次。年轻体装者则宜全蹲,站起进宜缓,同时握拳上提。
九、青龙探爪势
(一)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必谧。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吸气。舌尖轻抵上腭。右拳以拳面抵于章门穴,左拳变掌上举过头,腰身缓缓屈向左侧,使左腰充分收缩,右腰极度伸展。掌心朝下,舌尖轻抵上腭,自然呼吸,眼看左掌。
屈膝下蹲,左手翻转掌心朝上,手背离地面少许,沿地面自左方,径前方划弧至左脚外侧;右拳变掌落下,同时身体亦随之转正,两握拳。直立,左掌同时提置左章门穴。右手动作与左手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十、卧虎扑食势
(一)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息息调远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直形也卫生。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径腰间肘掌心朝上,身直胸展。不停,两拳顺着胸部向上伸至口手,拳心转向里,同时屈膝、屈胯、微蹲蓄势,配以深长吸气。
左脚踏前一步,顺势成左弓步,同时臂内旋变掌向前下扑伸,掌高与胸齐,眼视两手。在扑伸的同时发"哈"声吐气。不停,身体前倾,腰部平直,将胸中余气呼尽,顺势两手分按至左脚两侧。头向上略抬,两眼平视及远。极目远眺。
前两个动作要协调一致。两脚不动,起身后坐同时两手握拳,沿左腿上提。其他动作与前述之动作同。如此共扑伸3次,左脚收回,右弓步动作与左弓步同,唯左右相反。
十一、打躬势
(一)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直膝间,头唯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听散寒,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腰,力在肘双弯。
(二)动作姿势
两臂展直,自身侧高举过头,仰面观天,头颈正直,屈肘两手抱后脑,掌心掩耳,两肘张开,与肩平行。
上身前俯成打躬状,头部低垂,大约至两膝前方。两膝勿屈,微微呼吸,掌心掩耳。两手以指(食、中、无名指)交替轻弹后脑(风池穴附近)各36次。
缓缓伸腰站直,先左侧拧腰侧转,再向右侧拧腰侧转,往返7次,两脚勿移,腰直目松,膝直不僵,舌尖自然放下,面带微笑。
在身体转至正中后,抬起脚跟,同时两手自脑后高举过头,仰掌呈擎天状,躯体充分舒展,并配合吸气。
十二、掉尾势
(一)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21次,左右伸脑,以七为志,更坐作功,盘膝重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二)动作姿势
两手分别自身侧高举过头。两掌相合,提顶、伸腰、展臂、提起脚跟极力高举。
脚跟落地,两脚踏实,同时两掌落至胸前。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朝外,两臂也随之前伸,展直。翻掌朝下,在身前徐徐下降至裆的部位后,弯腰前俯,继续下按至地。膝不可屈,如有未达,不可勉强。下按至终点时,昂头,舌抵上腭。如此俯仰躬身重复举按3-5次。天长日久,掌可逐渐靠近地面,则腰身柔若童子。
转腰向左方,两脚不移,仅左脚步变虚,右腿变实,右膝微屈。同时两手保持交叉状态,沿地面划弧移至左脚外侧。两臂保持伸展,自左方高举转头,掌心朝上,仰面观天,拧腰180度转向右方,徐徐弯腰右方俯身,下按至右脚步外侧,如未达到,不可勉强,可继续俯仰3-5次,以后逐渐靠近地面。
最后一次下按右脚外侧时,伸舒腰身两臂随之高举过头。继之拧腰转身至正前方。两掌相合,徐徐降至胸前。两掌缓缓分开,十指相对,下按,两手分开,自然下垂于两胯旁,恢复成预备桩功势。两脚跟起落顿地3-21次。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6:15

周天功法
此类功法以周天运转为基础。“周天”一词源于夭文周天说。《礼记•月令》:“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周天功早在《行气玉铭》、《周易参同契》中已有反映,但并未明确提出“周天”之名。到了西晋,葛洪才在他的《大丹问答》中指明:“运火一昼夜,象一周天。四时生成,阴阳合度,自然之道”。葛洪之后,周天功发展很快,形成多种功法,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小周天、大周天和卯西周天功。大周天相对于小周天而得其名。
关于大周天,有很多说法,如指气通人身经脉较多于小周天;指乾坤交媾,精气兼运;喻一年一象,周于一身等。现在大周天的概念一般来说遵循的路线是十二正经。
小周天相对大周天而得名,也有多种说法,如指气通任督,指子午运火,坎离交媾。日月交精,指炼精化气所经过程和火候;指在任督二脉上行成光环等。不过,从《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直至宋元以来的小周天法,都把任督两脉作为练功的基本路线。
周天功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几种较为流行的周天功法。
玉光周天法 —— 见于《道家,七步尘技•神通》,是一种结合存想以通任督二脉的周天功法,其法是:存想顶门有一碧月,玉洁冰清,光耀如镜。久之碧月如轮,可引之顺中脉而下,照耀中庭,渐而降会阴,转尾阎夹脊,再升天门。任督两脉,光耀明净,凉透舒恬。久之任督相接,成一光环,即谓之玉光小周天。此法修炼长久,能使练功者感到玉色光环存在,任督之气畅通无阻,有益于健康。
玉光大周天 —— 在玉光小周天的基础上见任督呈玉光后,用意念引其玉光遍及全身。通体光明。
张三丰气通小周无法一清代李西月编辑《三丰全集,道言类》介绍:“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内藏之气(真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盈,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背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此功要求神气相守,息息相依,待冥气充盈后,自然撞过三关而通任督二脉。
法轮自转周天法 —— 一种在“始而有意,终于无意”原则下启动内气作圆周运转的功法,见于明代尹真人《性命圭旨》。法轮原为佛教名词,:是对佛法的喻称:有二种含义:1.佛法能摧破众生烦恼邪恶,有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摧毁山岳岩石那样。2。指佛之说法,如车轮碾转不停。道家则从练功角度阐释,法轮的运转不但能排除阴霾之气,且能增强元气,养寿延年,“与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流转,转转无穷,寿命无极”。《性命圭旨》据各家之说,始创法轮自转法,同时提出“始而有意,终于无意”的原则。其法是:盘坐入静后,自觉下丹田处有一轮枢之象,上红下黑,左青右白,中为黄色,乃五行之气所结;次用意念引之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到大,口中同时默念十二宇诀:“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西位”。每念诀一次、正好旋转一圈,数之36圈而止。稍停,改用于前相反的方向旋转,:从外而旋内,从大至小,同时念诀,“青龙潜于西位,白虎隐于东方”。每念决一次,正好旋转一圈。数至36圈,复归下丹田而止。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则不必再用意,自动旋转不停,欲歇不能,即可收功。日后夭天练此功,可祛病延年,“拨动法轮旋日月,须臾海峭起云雷。风涛汹涌波澄后,散作甘泉润九垓。法水能朝有秘诀,逍遥日夜遣轮环。于中壅滞生诸疾,才觉通流便驻颜”。
小周天功法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双手相握置于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如此练习三月,小腹必然产生热气,此时即可运气,使通小周天。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回圈不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回圈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小周天所说丹田,为脐下一寸五分之气海穴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小周天通达后,即可运用此法治病,但需事前弄清楚病区病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关系,然后才能引气循经运行,气攻病所,取得预计的效果。例如,足少阳胆经所属病区病灶或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有疾病痛痒,即可引气循足少阳胆经运行。具体运行线路,用意识暗示丹田有热气下行,过小腹,绕阴器,过谷道,到尾闾,即向两侧旁开一寸五分沿足太阳膀胱经上行,抵后颈大椎穴会合,上达头顶百会穴,下颜面,向两肩的肩井穴去,然后入腋下三寸渊液穴,至乳前第二肋骨期门穴,斜向脐旁九寸章门穴,直下至环跳穴,再下经风市而至膝下外侧阳陵泉,达踝上三寸悬钟穴而抵终点足底涌泉穴止。
另一种小周天治病运气法,不经过小周天迂回老路,而是以意领气,抄直就捷,直达病所,医治疾病。此种方法若顺其势,可气到病除,若逆其势,则弄巧成拙,增加病情不论是静坐吐纳,周天运气或运气治病,都必须在收功前气沉小腹,然后微开双目,轻伸手足,缓慢移步;切勿匆促,然后按摩八会穴,辅助周天运气之不足。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个聚会穴。这八个聚会穴是脏会章门穴、腑会中脘穴、气会膻中穴、血会隔俞穴、筋会阳陵泉穴、脉会太渊穴、骨会大抒穴、髓会绝骨穴(穴位部分请参见针灸书籍)。方法是在练功完毕后搓热手指,揿住穴位,徐徐摩搓至热,或搓36遍。
运气治病者可根据病情选穴。如胃病属腑,腑会中脘,即摩搓中脘穴至热,或36遍。肺病属气,气会膻中,即摩搓膻中穴。肝病属脏,脏会章门,搓章门穴,如此类推。
此外,另有八个穴位也可摩搓:
拇指背拭目去心火;
拇指擦鼻润肺;
拇食指擦耳补肾
左右掌心擦面健脾+
双手掩耳鸣天鼓清头脑;
左右手搓玉枕关治神经衰落;
左右掌摩擦腰眼治腰痛,
摩擦左右足心治高血压、失眠。
最后,双手抱肩摇动全身,使气血流通。
如此练习,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早晨练一次晚上不练,每次40-60分钟。
不论初练气功或久练气功者,凡因不慎,出现心胸闷塞,腹满胃胀,都可运用心窝下降法使气下沉,达到虚胸实腹之境地。此法既属未雨绸缪,又能亡羊补牢。
太清导引养生经
赤松子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能随风上下,至高辛氏时犹存。导引术云:导引除百病,延年益寿。
朝起布席东向为之,息极乃止。不能息极,五通止。此自当日日习之,久久知益。
常以两手叉头上,挽至地,五噏五息,止胀气。
又侧卧,左肘肘地,极,掩左手脑,复以右手肘肘地,极,掩右手脑,五息止,引筋骨。
以两手据右膝上,至腰胯,起头,五息止,引腰气。右手据腰左膝、右手极上引,复以左手据腰右膝,左手极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气。
左手据腰,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左手极上引,五息止,引腹中气。
叉手胸胁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耳,邪气不复得入。
两手支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
两手相叉,极左右,引肩中气。
两手相叉,反于头上,左右自调,引肺、肝中气。
两手叉胸前,左右极,引除皮肤中烦气。
两手相叉,左右举肩,引皮肤气。
正立,左右摇两褷,引脚气。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跂蟆龟鳖等气法附)
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也。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裳不灼。
先生曰: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丹去尸存乃夭。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理行之,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固,釐籥不随,耳聋不闻,头眩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于其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气者则可补于中,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鲜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
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琢齿无数;伏前侧坐,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还坐,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耳目咽鼻疾。
去枕,握固不息,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彻。鼻内气,愈羸弱,不能从阴阳法,大阴雾勿行之。
虾蟆行气法
正坐,自动摇臂,不息十二通,愈劳及水气。
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有不消者,以气排之。日初出、日中、日入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若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
又法,面南方蹲踞,以两手从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内曲,利腰尻完,治淋遗溺愈。
箕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寐中精气不泄矣。两手交义顺下,自极,致肺气,治暴气咳。
举右手,展左手,坐,以右脚上掩左脚,愈尻完痛。
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
舒左手,以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以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皆治骨节酸疼。
掩两脚,两手指著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若血久瘀,为之愈佳。竖足五指,愈腰胸痛,不能反顾颈痛。
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搭肩挽之,倾侧,愈腰膝及小便不通。
龟鳖等气法
龟鳖行气,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鼻出内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治腰脊不知痛。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中,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赢。
坐地,以两手交叉,又其下,愈阴满。
以两手捉绳,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愈头眩风癫。
一、平坐,生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吐气,以鼻内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闭目也。
二、端坐,生腰,以鼻内气,闭之,自前后摇头各三十。除头虚空耗。转地,闭目摇之。
三、左胁侧卧,以口吐气,以鼻内之。除积聚、心下不便。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内炁,以右手持鼻。除目昏、泪若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除。伤寒头痛洗洗,皆当以汗出为度。
五、正偃卧,以口徐出气,以鼻内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咽气数十令温。若气寒者,使人乾呕腹痛,从鼻内气七十咽,即大填腹内。
六、右胁侧卧,以鼻内气,以口小吐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七、端坐,生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内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
八、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内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九、端坐,生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
十、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即吐,候气皆通畅,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十一、端坐,生腰,左右倾侧,闭目,以鼻内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十二、若腹中满,饮食饱,坐,生腰,以鼻内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十三、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十四、端坐,生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十五、端坐,生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等。
十六、两手却据,仰头,自以鼻内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肉等。
十七、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嗽。
十八、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褷不随。
十九、觉身体昏沈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二十、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褷中痛。一本云,除风目晦耳聋。
二十一、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难屈伸拜起褷中疼。
二十二、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里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出气,鼻内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疼。
二十四、覆卧,傍视两踵,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
二十五段阙。
二十六、偃卧,展两褷两手两踵相向,亦鼻内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仁足褷寒。
二十七、偃卧,展两手,两褷、左膀(一本作停字)两足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若呕。
二十八、踞,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逆。
二十九、偃卧,展两脚,两手,仰足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厥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文用之。
三十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右视目,以鼻徐内气,极而吐之,数十一止,所闭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生腰,向日仰头,徐以鼻内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作。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视目,以鼻徐内气而咽之,数十止。
导引杂说
《文选•江赋》云:噏翠霞。此谓导引服气,稍与枕中相类,俱用之。两手相捉,细捩,如洗手法。两手相叉,翻覆向胸前,如挽三石弓力,左右同。两手相重,共按髀,徐徐捩身,以返捶背上十度,作拳向后筑十度,大坐偏倚,如排山,如托千斤石,上下数度。两手抱头,宛转褷上。两手据地,缩身曲脊三度。两手相叉,以脚蹋中立地,反拗三举,起立,以脚前后踏空,大坐,伸脚,以手勾脚指。
又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宜好将息,勿令至大汗,能通伏气,行之甚佳。
又导引法在枕中卷,与此导引消息,并宜相参作之,大佳。
诸服气要法并忌触杂录,如能服之,便成真人。忌阴寒雨雾热等邪气,不可辄服也。危执闭破除此等日,亦不可服。
凡日午已后,夜半已前,名为死气,不可服也。唯酉时气可服,为日近明净,不为死气,加可服耳。
凡服气,取子午卯酉时服是也。如冬月子时,气不可服也,为寒;如夏月午时,气不可服,为热。仍须以意消息,大略若是。如腹中大冷,取近日气及日午气是。如腹中大热,服夜半气及平旦气。如冬寒,即于一小净室中生炭火暖之,服即腹中和,如夏极热时,取月中气服,即凉大冷。
每欲服气,常取体中安隐,消息得所。如安隐时,不住消息耳。消息住,先舒手展足,按捺支节,举脚跟向上,左右展足,长出气三两度,心念病处,随气出,病遂尽矣。如服气之时胸中闷,微微细吐之,闷定则掩口,勿尽,尽则复吸入,凡服气,入及出吐,皆须微微,吹绵不动,是其常候也。如入气太急,勿令自耳闻,则惊五神,招其损也。如出气太急,令自耳闻,亦然。如后腹内热及时节热,出入气太急,转转增热则盛也。如服冷及时寒,出入太急,令自耳闻,亦增冷甚也。
初入气之时,善将息,以饱为度。若饱后,即左右拓,更开托,左右捩及蹴空各三度,然后咳嗽耳。拔发,摩面,转腰,令四肢节、皮肉、骨髓、头面贯彻,腹中即空。如前服之取饱,更不须动作耳,自然安泰也。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6:41

武当松溪派内功
元丘处机《四气摄生图》中百按摩法:“以手左拓右拓上拓下拓前拓后拓,嗔目吓齿,摩手热摩眼,拔耳捩腰,震动双作双作反手为之。然后掣足仰展覆展都数约七八而止,徐徐作之。仍想空作太和气断下入顶,如云入山,入皮入肉入腹入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则觉腹中有声,意专存思勿念外像,则元气达于气海。须臾自达于涌泉。旦曰引一通至三通令人力健开目聪明,百疾皆去,无限年日,长存不忘,得满千万通去仙不远矣。”
练功时间
据本门前辈所传,年月日练功时间的掌握如下:
①每日在亥子之交(晚11时左右)开始上坐,每次上坐时间不限长短,以体力能支为准。
②每月逢初三、初八、十五、十八、二十三、三十日尤当抓紧时机(亥子之交)练功。
③每年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前后几日更应闭门依时练功。
松溪派修习内功非常注意掌握练功时间。其理法主要出自《阴符经》,即要“盗天人合发之机”,认为“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这里“杀机”应理解为发生的运动和变化。人与自然界(包括天地)之万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自然界发生变革(运动变化)时,即所谓“天发杀机,地发杀机”是也,人的生理、思想、乃至人类社会都将随之而变化(内功理论中,主要指人的生理)。因而,若能仔细体察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包括天文、地理、气象、物理、化学等知识),体察人体随自然界(环境)变化的生理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即所谓“观天之道”,在练功时,抓住自然界与人体生理共同发生变化的时机逐渐修炼,则能加快练功的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内丹功夫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由此可见,正确掌握练功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道家医学或中医学都是依据“气机”“经络”‘脏腑”和“脉学”等一套理论,配合易学符号和概念,研究人体的生理过程随自然界(环境)曲变化过程。他们认为,人的生理随自然界的变化(如日月星的运行、地理位置的改变、时差、天气的变化、音色等等),主要反应在气血运行(流注)规律上。计算气血流注较常用的方法有:纳子法、纳甲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下面仅举纳子法为例。
纳子法主要是描述一日之中各个时晨十二经络的旺盛关系。它认为,“气血于寅时由手太阴肺经开始流注,卯时流注手阴明大肠经,辰时流注足阳明胃经,己时流注足太阳脾经,午时流注手少阴心经,未时流注手太阳小肠经,申时流注足太阳膀胀经,酉时流注足少阴肾经,戌时流注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流注手少阳三焦经。次日子时流注足少阳胆经,丑时流注足厥阴肝经,寅时再流注手太阴肺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间
经脉胆肝肺
时辰子丑寅
时间23—11—33—5
经脉大肠胃脾
时辰卯辰己
时间5—77—99—11
经脉心小肠膀胱
时辰午未申
时间11—1313—1515—17
经脉肾心包心焦
时辰酉戌亥
时间17—1919—2121—23
注:随地理位置不同,因时差关系,各地时间销有不同,故气血流注十二经时间不能以北京标准时间为准,应以时辰为准,认日月升降为准。
任督脉分别是阴脉和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阴脉和阳脉。按古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界想,将人体比如作一个天球,认为“已身自有一壶天。”在《参同契》为代表的内丹派中,乾顶(头部)为(天球)南极,坤腹(下腹部)为北海,任督脉(心肾相交之路)为子午圈,联络南北;龙虎交(肝肺)之径为卯酉圈,联络东西;冲脉是极轴(天柱),直通南北;带脉一因为包络(按:人体之天球是修炼内丹功的自然体验,是精气运行的轨道,并非毫无意义的类比对照,这些美妙的体验,将在以后的功法中谈到)。任督脉(于午圈)的精气动行也是依时而变的,流注规律如下:“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闾;丑时临气到肾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央气到陶道;己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妒气到泥九;末时遁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脘,戌时剥气到神阙,亥时坤气而归气海。”
有了这些知识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松溪派的内丹功秘诀,看看结印法(打坐姿式)和练功时辰是怎样符合这些科学道理的。
①每日亥子之间,万籁俱眠,从十二正经来看,气血的旺盛正从三焦经转到胆经(亥时三焦经最旺,子时胆经最旺)。若此时上坐行功,由于坐式中,两手掌心向外尽力翻起(并轻贴于腹脐下),两掌外翻之力极大地牵动肩部外翻,因此“肩井”穴开;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要穴,此穴一开,胆经始开。又提耳根劲,将胆经拉紧开启(称为起少阳胆经之火),因耳根以上是三焦经末端和胆经始端,提耳根劲,静待(三焦与胆经之气)交会。故此亥于之交,胆经渐旺,上坐行功开启少阳胆经(能启少阳胆经之火,是本门内丹功之秘诀),静待胆经气旺,则所旺之气血在胆经畅通无阻,无有损耗,如此用功最适时。
②从任督脉而盲,亥子之际,精气从气海(坤气)走到尾闾(复气),正是身中一阳初生之时刻。此时上坐用功,将双脚盘起,会阴穴、尾闾穴、长强穴自然开启,使任脉之坤气过气海时尚有路可循。会阴穴是任督脉之交会,此穴一开,任督始通。故亥于之交,开会阴尾闾,静待一阳之复气到来,则所生一阳元气有路可循,不致损耗。坐式中,头往上顶,身子微往前倾,督脉自然拔起,督脉各穴自开,有助元阳之气上升。懂得这些窍妙,行功方才有效。
由此可见,本门依时用功之法,正是依据气血流注,依时开启关窍,静待元阳之气到来,是符合“天人合发,万物定基”的思想的,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5.无为法(心法)
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让事物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让气血自然地沿其轨道运行,而不掺与人为的干涉。
初练者往往总是不能静下来,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或思绪突然撞入心扉,引起烦恼和自责。当静不下,千思万缕缠绕心头之时,便不由自主地强迫自己不要去想,然而越是想要不想事情越是会想,如同陷入泥泽,愈拔愈陷,愈陷愈深,终于不能自拔,于是便自责自恼。这是十分正常的,要达到无念无虑有个阶段,但也有方法可循。流行之法有数息法、意守丹田法等等,目的是使精神集中。
为使初学者掌握致静方法,我们不妨借鉴佛家和道家练功的一些方法。
口诀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先存后忘”。
注曰:“有欲者,杂念丛生,六尘之所致;窍者,开窍也,六尘之所由。观窍者,欲人守六根是也,无欲者致虚守静,自然妙趣横生。”以六根不净者,是五蕴未空,若要得空,当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随处随时无不自在。”“六根、六尘、五蕴”是佛学的概念。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指色、
声、香、味、触、法六尘;五蕴指色、受、行、识、想五蕴。
佛家认为,(在练功时)人的欲念是由六尘(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和内在的法尘)所致。例如,眼见到光(色),则欲辨其色;耳闻声则欲辨其律;鼻吸香、舌触五味皆起香味的感觉,身受触则思动,念头一起则法尘乘入等等。有欲念之人要想致静,则要守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乘入。守住眼根(窍,则色不能入;守住耳根,则触觉不能感;守住法(意)根,一念不起,则万念皆绝。守六根而六尘不净者(虽守六根,六尘却不能净绝)是五蕴(色、受、行、识、想五蕴)未空的缘故。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由此可见,关于致静,佛教徒自有一套理论方法。故吕纯阳说:
“《金刚经》大旨,总是欲人守六根,绝六尘,而六根六尘之不净者,以五蕴未空也。观自在菩萨,特为拈出。”
道家认为:人体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途径获得知识,获得对事物的看法和了解,故也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识,其中意为六识之主帅,眼为六识之先锋(意识即是人们的思维活动),故诀窍是“欲伏其心,先摄其目。”《阴符经》说:“机在目。”与佛教理论相区别的是,道教是从人体科学(或医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的,通过方士们自身的体验和临床实验,他们发现,色从眼入,则(肝)魂不守舍;声从耳入则(肾)精摇散;鼻辨香嗅,则(肺)魄飞;舌辨味,则(心)神不宁;触及身体四肢肌肤,则(脾)意念丛生。因此合眼光,则魂归肝;凝耳韵,则精归肾;调鼻息则魄还肺;缄舌气,则神志清朗归心;四肢不动则意归脾。其中尤以合眼光为重要,这是因为眼为六识之锋,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次之是四肢不动,意念不起。若守住六根,使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不感受外来刺激。所谓五识各返其根,则精、神、魂、魄、意(称为身体之五灵)各归其所;五灵归其所,则五行(心、肾、肝、肺、脾)不相涉入,四像(精、神、魂、魄)调和,经络脏腑自然能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开动气机,心自然定。从而达到入静和入定的目的。
现代科学的观点是:眼、耳、鼻、舌、身(肌肤)是人体外部感受器官,意识是人类大脑正常的思维活动。以眼(视)觉为例,当外来的光信号入射并刺激眼内的视觉细胞时,视觉细胞产生生物电信号,由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属周围神经系)将生物电信号传送到中枢神经系(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经中枢神经处理后,作出反应信号,又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属周围神经系)将电信号传送到身体的各个效应器官,对入射的光信号作出反应动作。这个反应过程往往很快完成。因此在练功时,色、声、香、味、触五种外来的刺激都将引起中枢神经的“多余”工作,它必须对这些刺激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法”刺激引起意识活动,也增加中枢神经的负担,而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脑神经有活动,则人就安静不下来。在练功过程中,合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四肢不动,使得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受器官感觉不灵敏,感觉细胞的兴奋性受到抑制,当色、声、香、味、触这些外来的刺激作用到感受器官时,感觉细胞不能被激发,因此很少或几乎没有生物电信号到达中枢神经,练功过程中中枢神经很少受到刺激,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这时它将按照“静”的状态去调节身体各部分(这是身体固有的功能)。
由此可见,关于致静致虚的方法,无论佛家还是道家的方法都是符合现代生理科学的原理的,它们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与现代科学使用的名称和符号不尽相同。当然它们没有现代科学描述得那么细致和具体。但是单从宏观结论来说,上面所说道教的理论似乎比现代生理学要深入一步,因为道教(或中医)认为声、色、香、味、触五种刺激不仅影响到脑神经(中枢神经系),而且分别影响到各自所属的脏腑经脉系统,并且在临床上有相应的治病方法。
松溪派秘传口诀中处理练静功时不能纯静的情况还有两种简便易学的方法。
一种是,若万念俱生,千思百虑之时,当正襟危坐,默默自问一句:“你是谁?”休要回答,休要理他,自能猛省回头,醒悟妙旨,百虑尽除。只此一句,多则不灵。正是:“从来菩萨不离身,自家味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呼哉!欲知他是谁,灵山佛祖心。
第二种方法是:按金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的次序,默念五脏之神名,一念即走过,休要恋停留。肺金→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此为一转,一转念毕,百虑尽除,至多不过三转,多则无益,而且有害。初学者,切不可用第二种方法,需待内功根基稍实后方可致用。
6.退火(收功)法
引火之后,则致虚守静(行无为功法),盘坐既久,心身和悦,则可下坐,此刻当行退火(收功)之法。盘坐时间多少,由自己体力而定,不可强撑,体力不支,
强撑无益,也无效验。但也不可稍有烦累,即不思进益,草草从率。初练时,一般可坐半小时,逐渐可坐一小时,二小时……若体力能支,尽管放心坐下去,坐腿子本身就能消除疲劳,胜似睡眠。
收功之时,先将两手掌心相互搓热,在面上乾抹两转,然后五指如钩,将头发向后梳,发角向两翼抹。然后两手分别搓擦两耳数下,再用拇食两指钳住耳垂部向下拔数下;然后两手中指弹脑后风池穴数下,名曰鸣天鼓。然后前扑倒地礼拜数次(主要是活动背脊和胯关节筋骨,并无迷信色彩)。欢悦而起,将周身皮肤擦热,特别要注意擦按重要经脉、穴位。再沿地缓缓行走几圈(佛家称为跑堂,主要是活动下肢酸麻的关节和筋骨)。最后练一遍引气归元或其它基本功,练本门的四平手拳最适宜。
收功(退火)法主要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一方面使各部位的肌肉、骨节、筋脉等得到活动,最主要是关闭在练功时张开的毛孔、关窍和穴位;否则毛孔和穴位张开,通风容易得风寒感冒之类的疾病,影响练功效果。
古代按摩法(供参考)
南齐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按摩术:“清旦未起,啄齿二匕(次),闭目握固,漱唾三咽,气寻闭而不息,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按四目比,令人目明。以两手掩两耳板,上下热摩之,二匕乃止,令人开不聋。次右手从头上行引左耳二巴,复左手从头上引右开二巴止。次又行两鬓发兴之一匕,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一匕,令人血气通,头不白。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祛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淋浴,令人胜风寒,百病皆除,展夕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
武当松溪派内功,是一套完整的功法体系。内丹功法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门武功(指功法本身)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各自的锻炼目的和效果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依赖性,是相辅相成的。按传统的要求(出于锻炼效果考虑),在修习内丹功法之前,首先必须经过筋骨锻炼(包括各种基本功法),其目的在于舒展骨络,筋络、关节并拉长韧带,从外及里,否则练习静功时,难免腰酸腿痛,骨软肉僵,盘坐不起、体力不支。然后经过经络锻炼(引气归元功法),其目的在于畅通经络,收集耗散之气,调整全身气血平衡。再经过经脉锻炼(坠手、含机桩等功法),其目的在于练气修脉,旺盛气血,充盈骨髓。经过这些层次的锻练,修练内丹功法才能较快地取得奇效,并且消除一切可能出现偏差之虞。反之,内丹功的锻练,也能助长其它功夫,如前所述,它能促进排打功夫的锻炼,又有“功拳结合”之能。
入门功法
1.基本打坐姿式(结印)
①宽衣松带,面南端坐在平坦舒适的坐褥上,使睾丸垂悬不触外物。将腿盘曲,足心朝天,足跟抵在会阴穴前面,右腿盘曲压在左腿之上(单盘)。要求右脚的“昆仑穴”(在足外踝后)压在左脚的“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上)。妇女相反,用左脚的“昆仑穴”压右脚的“三阴交穴”,左脚在上,右脚在下。两足心尽力朝上翻,大腿、小腿膝须放平,不能翘起。
注:“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要穴“三阴交”,是足太阳脾经要穴,又是足三阴经脉的交会。
故此,“昆仑穴”压在“三阴穴”上,符合“阳穴扣阴穴”、“阳脉冲阴脉”,“阳阴相接”之理。
如坐双盘,则先将左脚心向上翻起,放在右大腿上,然后再将右脚盘压于左脚之上,足心向上,仍然是右脚之“昆仑穴”压左脚之“三阴交穴。”妇女左右脚相反。
②身子前倾,向前拜扑于地,然后向后微仰,如此三次(目的是使胯骨松开,背脊骨直),然后端身正坐,立背脊,身体微向前倾。
③上下松肩(肩关节上下、左右抽动),使肩骨松正。
④右手掌(阴面)握左手掌背(阳面),右手中指尖的“中冲穴”扣压左手掌心的“劳官穴”,右手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贴在左手掌心上;右手的拇指按压在左手的虎口处的“合谷穴”上(左手虎口要撑圆),然后将左掌心翻向外。
接上,右手握住左手向外平探,掌心向外,两手与肩平。手型不变再往回缩。如此伸缩三次,伸缩的目的是使左右手的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松开。
此后手型不变(右手阴面握左手阳面,扣穴位置不变),将两手置于腹下,右手背轻贴在肚脐上,手心尽量向外翻。
妇女握法相反,左手阴面握右手阳面,扣穴位置相同。
注:拇指是手太阴肺经的末梢,“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要穴,放手上结印法也是“阴阳相接”。
⑤颈项松直,头微向上顶,提耳根,收下腭,与拨背贯串(督脉拉直)。
⑥搭鹊桥:舌头上卷抵住上腭称为搭鹊桥(沟通任督脉,舌不辨味)。
塞兑:口微闭,不思言语;耳不聪而内听无弦曲。
垂帘:眼微闭留一丝光亮,目光内敛,心不随景转。初练者若闭眼容易昏睡出偏。
调型:四肢不动,浑身似金刚。
鼻息:呼吸自然,微细绵长,但不可勉强,更不可着意思息长。
静功的坐式(结印)法,各派不一。以上介绍的坐式是本门所秘传,它有两个基本作用:第一是通过活络,即畅通精气通道,组成回路。第二是起火,即发动气机(详见下面“练功时间”一节的讨论),因此坐式应保持舒适,骨骼松,肌肉松,经脉紧。
2武当松溪派内功2.调身法
若能按以上姿式盘坐,周身不动,则自然不用调身。若觉坐式不尽舒适,则可将身体四肢,前后左右上下蠕动,体察是否已达到上式坐式的要求。力求坐得舒适,则浑身无牵挂矣。
3.调心法
初练静功之诀在于至静。在练本功之前,应安排好一切心事(日常事务等),专心练功;还要逐渐适应周围的环境,使周围的噪声或突发奇事的声音不致引起心头烦燥;应尽可能告诫家人或同伴不要在练功的时候打扰,并对一切可能偶然出现的喊声、味觉、嗅觉、闪亮等有所思想准备,不至惊慌失措,难于应付。
4.引火(行功)法
回复到基本坐式,初时垂帘之眼凝视三尺之外一片卧牛之地,仿佛真有一牛睡卧于彼,随呼随吸,一起一伏。良久,神光收回凝视两眼角的大眼子(睛明穴),待两眉间的印堂穴有微微的感觉后,当即印堂穴后面的明堂穴上如置一明镜,将大眼子之神光沿督脉往下照。自大眼子开始下照→鼻准→人中(上唇中间凹处,督脉之末端)→过鹊桥(舌头)任脉下照→十二重楼(喉管)→天突(在喉结下凹处中)→璇玑(在天突下一寸)→膻中(在胸骨上,两乳头之中间)→鸠尾→中脘→阴交→入黄庭,静待片刻,便觉小腹有微微感觉,即将小腹微内收,同时倒吸一次。此过程便是引火法。
每次练功只能引火一次,不可多引。引火过后即归无为之法,无念无虑以至静。
5.无为法(心法)
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让事物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让气血自然地沿其轨道运行,而不掺与人为的干涉。
初练者往往总是不能静下来,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或思绪突然撞入心扉,引起烦恼和自责。当静不下,千思万缕缠绕心头之时,便不由自主地强迫自己不要去想,然而越是想要不想事情越是会想,如同陷入泥泽,愈拔愈陷,愈陷愈深,终于不能自拔,于是便自责自恼。这是十分正常的,要达到无念无虑有个阶段,但也有方法可循。流行之法有数息法、意守丹田法等等,目的是使精神集中。
为使初学者掌握致静方法,我们不妨借鉴佛家和道家练功的一些方法。
口诀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先存后忘”。
注曰:“有欲者,杂念丛生,六尘之所致;窍者,开窍也,六尘之所由。观窍者,欲人守六根是也,无欲者致虚守静,自然妙趣横生。”以六根不净者,是五蕴未空,若要得空,当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随处随时无不自在。”“六根、六尘、五蕴”是佛学的概念。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指色、
声、香、味、触、法六尘;五蕴指色、受、行、识、想五蕴。
佛家认为,(在练功时)人的欲念是由六尘(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和内在的法尘)所致。例如,眼见到光(色),则欲辨其色;耳闻声则欲辨其律;鼻吸香、舌触五味皆起香味的感觉,身受触则思动,念头一起则法尘乘入等等。有欲念之人要想致静,则要守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乘入。守住眼根(窍,则色不能入;守住耳根,则触觉不能感;守住法(意)根,一念不起,则万念皆绝。守六根而六尘不净者(虽守六根,六尘却不能净绝)是五蕴(色、受、行、识、想五蕴)未空的缘故。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由此可见,关于致静,佛教徒自有一套理论方法。故吕纯阳说:
“《金刚经》大旨,总是欲人守六根,绝六尘,而六根六尘之不净者,以五蕴未空也。观自在菩萨,特为拈出。”
道家认为:人体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途径获得知识,获得对事物的看法和了解,故也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识,其中意为六识之主帅,眼为六识之先锋(意识即是人们的思维活动),故诀窍是“欲伏其心,先摄其目。”《阴符经》说:“机在目。”与佛教理论相区别的是,道教是从人体科学(或医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的,通过方士们自身的体验和临床实验,他们发现,色从眼入,则(肝)魂不守舍;声从耳入则(肾)精摇散;鼻辨香嗅,则(肺)魄飞;舌辨味,则(心)神不宁;触及身体四肢肌肤,则(脾)意念丛生。因此合眼光,则魂归肝;凝耳韵,则精归肾;调鼻息则魄还肺;缄舌气,则神志清朗归心;四肢不动则意归脾。其中尤以合眼光为重要,这是因为眼为六识之锋,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次之是四肢不动,意念不起。若守住六根,使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不感受外来刺激。所谓五识各返其根,则精、神、魂、魄、意(称为身体之五灵)各归其所;五灵归其所,则五行(心、肾、肝、肺、脾)不相涉入,四像(精、神、魂、魄)调和,经络脏腑自然能按自己固有的规律武当筑基内功开动气机,心自然定。从而达到入静和入定的目的。
武当筑基内功能够快速启动真阳之火,聚集散于身体各处的先天真阳之气,使丹田内产生并聚集高热能量,以炼化体内先后天之精,转化为真阳之气,达到“炼精化气”的效果。本功还能聚集炼化自然界的真阳之气,以补体内真气之不足,并促使丹田真气进一步充实、凝练,为修习高级内功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八成以上的习练者,在修习本功十分钟内即可丹田起火(第一次练习),丹田温热甚至火热,却又极为舒服;七至十天,丹田内有股热流涌动,全身火热,特别是丹田、两肾、命门及手心等;一两个月后,部分练习者会出现丹田内热流上涌,通中脉或任脉(需配合托天桩的练习);三个月内少数习练者丹田内的真气会自动循督任二脉运行(小周天),并且是在无意识引导的情况下功中自然出现的;百日内,几乎所有的练习者都能达到丹田内真气充实而凝练,全身火热,真气澎湃,身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改善,筑基功成。
一、丹田起火
预备式:双脚平行开立,间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双眼平视前方,但目光不要专注于一个点上(犹如发呆)。全身放松,凝神静气,意念自身融于天地之间。待感觉心神宁静后,即可正式行功。
行功姿势:接预备式,双膝微曲下蹲成中高马步,双手下垂放于两膝外侧,掌心向下,拇食二指弯曲呈圆环状,其余三指向前(整个手型如打“OK”状)。头微上领,沉肩坐腕,手臂挺直或稍弯均可。含胸拔背,臀部内敛不可外凸后翘,犹如虚坐在高凳上,后腰填平,脚趾稍抓地,全身放松,以得力舒适为准。
行功心法:观想丹田内有一蛋黄大小的火团在燃烧,火焰蒸腾。火焰不要扩散得太大,稍大于火团即可。消除其它杂念,静心站下去,直至收功为止。
收功:双手重叠抱于肚脐上,右手在内左手在外,意念全身的真气收归于丹田,三五分钟后活动或按摩一下身体即可。
二、真气鼓荡(聚炼体内真阳之气)
预备式:同丹田起火之预备式。
行功姿势:双手重叠抱于肚脐上,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其余同丹田起火法。
行功心法:呼气时观想火焰充满整个腹部,吸气时观想所有的火焰收归丹田凝成一团,一次比一次充实凝练。一呼一吸为一次,九次为一组,连续做九组。
收功:同丹田起火法的收功方法。
三、采气法(聚炼外界真阳之气)
预备式:同丹田起火法之预备式。
行功姿势:双手拇指向上,其余四指向下,手心相对,如抱于腹前。虎口圆撑,双手相隔约二十厘米,双肘前撑,且肘尖分别指向两侧,其余同丹田起火法的行功姿势。
行功心法:日出后一小时或日落前一小时内练功,练功时面对太阳而站。观想双手内正抱着一个正在发光发热的太阳,手内的太阳正在旋转,吸收远方太阳光热(顺着太阳光线源源不断地传来)的同时,也吸收着身体周围游离的自然界能量。三五分钟后,观想手中的太阳已吸收了极满的能量,此时观想小腹内丹田火起,有一团火焰正在燃烧。而手中的“太阳”边吸收外界的能量,边通过肚脐将能量传人到丹田。传人的能量融于丹田内的火球中,使之更加充实而凝练。如此行功至结束。
收功:同丹田起火法之收功。
注意事项
1、本功中的丹田均指下丹田。
2、练功时,尽量找一空气流通、避风、安静的场所。
3、练习时,意识一定要淡,要微要小,不可过重。
4、练功期间,百日内最好不要有房事活动,年过天命亦应节欲。
5、每次练功应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以上,但最长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6、练习丹田起火法十天后,可于该功中加入真气鼓荡法交替练习。真气鼓荡法练习九组后再转为丹田起火法,练习十分钟后再转为真气鼓荡法,如此反复直至练功完毕。尔后可不必单独习练丹田起火法和真气鼓荡法,只练两者结合之法就可以了。
7、练功半月后,可开始练习采气法。可一天练习采气法,一天练习丹田起火及真气鼓荡结合法,如此交替循环,隔天练习其中一种方法即可。若时间充裕,也可早练采气法,晚练组合法。
8、筑基内功还有打坐法及动功练法,限于篇幅,容以后有机会再予公开。
9、筑基期内不可练习运气、发气的行功方法,以免因功力不足而产生真气外游的现象,导致筑基失败。倘若丹田内没有真气,怎样运使也不会有效果。筑基期内,丹田中已储存了一定的真气,运使起来便会产生一定效果。若贪图一时之快过度使用,致使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真气耗散一空,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伤及身体则得不偿失了。气功,或叫内功。鹤拳道就是要练这种气。鹤拳道所练的内功是一种丹田功。丹田可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鹤拳道着重练下丹田,即正中小腹的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的地方。练时应气沉丹田,有节奏地呼吸,呼吸应当做到绵、细、深、匀、细、柔、有力;且意守丹田。就这样使丹田这个位置时松时紧,有节奏地进行腹式呼吸。不断地进行这样的锻炼,日久会使你每当训练开始不久,就会感到腹内有一股暖气血在流动,全身会慢慢感到发热。这就是气血在人体内舒畅地循环流动,它循着经络,由丹日下行至足心(涌泉穴),然后上行经过背、颈,直到头顶(百会穴再下行经颜乔至丹田,成为椭圆形的周流形式。这种气血运行的速度很快,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在练丹田功时,腹部应当感到充实,并富有弹性,这样日久会使体肤变得极其坚韧,经得住相当分量的拳脚冲击。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7:15

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法诀
牛金宝
第一步生势收心求静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具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气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真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离不开的基本功。入坐前宽衣解带内外放松,要有一种愉快感。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椅凳上皆可。着衣应根据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
坐功时应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处,以免神昏易睡。
(1)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自然盘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盘,不要勉强采用单盘或双盘。所谓端坐,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垂直一线。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2)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勿拘泥,关键在内而不在外形。
(3)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左手中指午位(最上端一节),右手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因子午这两道脉管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不生杂念,有助入静。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4)二目垂帘。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观鼻尖。太闭则神气昏暗,太旧则神光外驰。古云:“日月合井,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
(5)眼观鼻,鼻观心。二目垂帝,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两眼同看鼻尖,活动的思维,纷纭复杂的意念就能安定下来。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观而达到忘观,外观其形,心无其形。所谓鼻观心是为了下颌微收,使气嗓管调直,呼吸自然流畅。
(6)闭口藏舌,舌顶上腭。上腭是天池穴所在,位置在上牙床内寸许凹陷处,口念“而”字舌尖所触部位。闭天池,一是为了开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后),玄膺一开真息往来畅通无阻。再则闭天地易生津。舌根下有生津两穴.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静坐往往有津液满口的现象,并感清而甜。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并“汩汩”有声。据说这样引吞能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7)呼吸绵绵微降丹田。调理呼吸,又谓调息。是初步入静的重要部分。用功闭口塞兑,用鼻呼吸,要深、细、长、匀。不论顺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这样才能算深;细要细到自己听不到呼吸声;长是将呼吸拉长,要息息归根下降丹田,放松自然,不要憋气;匀是既快慢均匀,务要心息相依不即不离,达到息不调而自调。初学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绵绵深、细、长、匀,能扩大肺活量促进和加强内脏各个部位的功能,尤其是消化系统,其功效更为显著。
(8)心、神、意守祖窍。祖窍在人二目中间,是经书不载,历代祖师秘不轻传的一窍。余师千峰老人曰:“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紧先天。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此窍是玄关出人、明心见性的门户,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柱,是延年益寿的阶梯。初步炼性先守此窍。含眼光两眼观此窍,凝耳韵两耳听此窍。心想此窍,意念此窍,神住此窍,最后达到忘掉此窍。古人谓:“常有欲观其窍,常无欲以观其妙”。守窍为了忘窍,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说。一意归中,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感到一股电流在身上运行,尤如触电,其舒服妙不可言,正是神清气爽,精神振奋。如能得到5分钟的真静,足以消除一天疲劳。如能每日坚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静,也会感到丹田发暧、手脚出汗、脸似蚁爬、头顶气旋。这些现象都是坐功的收获,日积月累,祖气修足,自然玄关出现。
(9)三花聚顶秋月圆。三花即精花、气花、神花。只有精气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顶秋月圆的现象。秋月即玄关。玄关与祖窍都是道家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之秘。玄关与祖窍往往连在一起,实际玄关是玄关,祖窍是祖窍。可以说祖窍是玄关出人的门户。玄关不在身上,祖窍不在身外。玄关乃玄妙之机关,不在身上,离身难寻。《节要篇》云:“一窍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穴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又说此玄关一窍乃生死之穴、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气。过去把玄关说得神乎其神,玄关到底是何物?道家龙门派传统认为:通过收心求静,静极而动,阳气旺盛,入静时眼前出现一圆光,这即是玄关,又叫慧光、神光、灵光……。儒曰“至善”,佛曰“如来”。名目繁多,举不胜举。修真养性修的这个○,明心见性见的这个○。它是离中的真阴与坎中的真阳凝集在一起发出的光。故龙门五代祖师张伯端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历代修持者把玄关看成超凡入圣的阶梯,故不轻易传人。虽然从经书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隐语,各说不同,使人无所适从。赵避尘老师说:眼前圆光是玄关。得诀者只有将一阳初动真一之气,依师临炉采药收气归炉的口诀将气收回,气足眼前才有圆光。
(10)下座拂面熨双睛。坐完功后,将双手搓热,趁热捂住两眼,热散后两手猛然向两侧分开,两眼同时随之一睁,如此3至5次再左右转睛。左转9遭,右转9遭。经常坚持,不但保持眼球灵活不闹眼疾,还能保持眼睛不花。拂面是用两手搓拂两颊,使脸色滋润,推迟生长皱纹及老斑。
(11)浑身上下搓一遍。浑身干搓,又叫干沐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办法。紧接上边拂面熨眼转双睛之后,两手从头部开始搓起,继而顺序由前额、两太阳穴、迎香、两耳前后,大脑、小脑、风池、风府、两臂外内至两手背,由胸前肺部、两肋、到小腹两侧、肚脐、两肾俞、两腿外侧、内侧、膝盖、脚心。两手搓时最好用数字约束,以免点到从事。干沐浴倘能持之以恒,定有人们意想不到的功效。重点在鼻窝、腰眼、睾丸、涌泉。
(12)伸臂长腰舒筋气。于沐裕后仍坐床上,上身坐正,两腿伸直,舌顶上腭,然后上身后仰,两臂随之向上伸舒,同时鼻吸气两眼向上翻看,脚尖前绷,脚跟后收,身体整个仰卧床上。然后上身由仰卧坐起前扑,以头靠拢两膝,两手伸至涌泉,眼往下看,鼻子吸气,脚尖向里勾,脚跟向前蹬。如此一仰一俯,反复7次为止。此法舒筋活络,长腰增力,伸筋活腰。起强肺健胃、通带踵、养大脑作用。初步收心求静,正是为求动。这种动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用功,并能经常入静得到的。入静中大脑得到充足修养,身体日渐强壮,面色日渐红润,精神面貌必有焕然一新之感。当然,由于年龄、体质强弱的不同,以及用功的勤怠,入静的程度深浅,会出现进度上的差别。
第二步收气降龙安炉立鼎
一阳初动本无心,收气必须先提根。
吸从督脉升泥丸,呼由任脉降会阴。
以神领气行周天,后升前降转法轮。
七口呼吸阳不缩,无孔笛吹要紧跟。
无孔笛,两头吹,一提一降自然回。
收气古称是降龙,龙归大海不成飞。
玄酒味淡休妄动,静等二侯响春雷。
珍惜自身活子时,逢动必收气不亏。
第二步功夫按道家传统说法是安炉立鼎。玉鼎,在大脑中心,内藏一胞为先天真性所居之处,即元神宅也。其两边各有一管,联于眼珠下通于心,故曰: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实际鼎原无鼎,真气发时与性合一而得名。金炉在脐下一寸三分,前七后三正中心处,又名真气穴。又指前对脐轮后对肾,上有黄庭下关元,是存神养气之所,又叫丹田。故曰:命者肾也,发于淫根。炉原无炉,气发则有此名。玉鼎、金炉是道家炼内丹假设的无形器具。今天对于先人所设的这种名词没必要去细究,主要应看其功效如何,对其具体用法应莫忽视。
一阳初动本无心,收心必须先提根(根,即会明穴。提根,即用力紧撮谷道)。初步收心求静,一念不起,身心两忘,虚极静笃之时,自己的外阳勃起,这是自身的活子时到来,机不可失,不等念起,急用转法轮收气法即刻收回。
收气法:原坐式不动。收气必须先提根,大小便处用力一提(即提肛),鼻根吸气,眼往上翻看,以神领气心意随之。由子位生死窍即会阴穴向后走尾阎(在脊梁骨最下尾处,后三关的第一关)、夹脊(在大椎穴下第七脊骨节,又名夹脊双关,内通心,为后三关的第二关)、玉枕(在风府上枕骨处,内通大脑,是后三关的第三关)至午位百会一停、吸时鼻吸、眼看、神领、意随,同时并举,协调一致.一吸由督脉上升至百会午位稍停,再呼,鼻根呼气,眼往下看,以神领气,心意随之,由午位下来,走祖窍、绛官、下丹田,直达会阴子位。后升前降整一圆周。简单说,一吸由督脉上来至百会一停,接着一呼由任脉下来至会阴一吸一呼转一周为一次,如此3至5个呼吸。如做得准确,外阳即可缩回,这即是后升前降转法轮收气法,又名采小药。
日积月累身体越来越强壮,精力越来越充沛,活子时越来越勤,而外阳兴起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从用一次呼吸至七次呼吸外阳仍然不倒,这是离中真阴气发,龙从火里出,应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降龙法”来制之。
“无孔笛颠倒两头吹”的具体用法是:用转法轮7次(七次为七返,七者阳数,是火候的需要,七次不缩是火候足的象征)降服不住,原坐不动应立即凝神生死窍,大小便处一提,鼻根吸气,意想由生死窍提到脐下一寸三分丹田穴,再用绛宫(心下一寸二)之气下沉丹阳,鼻根呼气,心神意随之一沉。一提一降为一次,如此一至三次外阳立缩。倘也用了7次仍不缩回,就应用第三步开通奇经八脉的方法。等二候到来,虎由水中生,似黄河决口一泄千里,那要用下手炼精化气的伏虎手段将欲破关而出的元精化成元气,仍为我所用。其开通奇经八脉、下手炼精化气的具体方法在第三、四步功法中再详细介绍。
阳生气发的根源。通过坐功入静增长元气,亏损元气得到补充。静极而动,脑中的先天气走大脑、小脑、延髓、脊髓到大推下第七脊骨夹脊关。夹脊往内通心。心正中有一门,道家谓之戊门,医谓之三尖瓣。气到门开直达外阳,外阳得到真气,立刻勃然兴起。这时如果不管不问也可自消自灭,但是通过静功得来的养生至宝就会付之东流。这即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凡讲性命双修者无不百倍地珍惜它。余以为,性命双修的修性实际命在其中。当静极而动一阳气发即是命功。心动收心是修性,气动收气、精动收精是修命。如此方是性命双修。
静极而动;静之极属阴,静极而动是阴极阳生,在人身为活子时,在二十四节气中为冬至。正因为是一阳初动,是气发而不是精动,只可用收与降龙法收之,而不能用上手炼精化气法来炼之。因气有足亏,药分老嫩,这即是火候。到什么火候用什么措施,既不过又恰到好处,这就必须会看火候和掌握好火候。千峰老人歌曰:“子时到,采小药,提根转轮收小药。火龙难降两头吹,一提一降自然回。收龙气,是火候,火候不足莫伤丹。单等二候真火足,开通八脉再采药。”说明掌握火候的重要性。功夫到什么程度用什么办法,不能用非所需或需非所用。一定要恰如其份。
静极而动不同于自然而动,因为前者是在一念不起一意归中的基础上静养来的气发,是纯洁的先天产物。善养生者此时不等杂念起,用后升前降转法轮收回。这对养生也大有益处。
静极而一阳动是为至宝,每至阳动气发立即收归我有,积气养身。这样气越收越足。身体也就越强壮。外阳动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只等二候一到方能下手。
静极而动实际是情动,但是道情不是人情。有念而来是人情,无念而来是道情。故龙牙禅师曰:“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柳华阳祖师曰:“且此一情字,自汉明帝到今注者纷纷,尚不得慧命之法,便谓之春情,识者见之无不笑也。”六祖《坛经》云:“淫性即佛性。”又道:“有情来下种,无情果不生。”同一个情字却有不同的用法。一种是顺其自然用于人情,一种是逆而回来用于道情。而六祖慧能、柳华阳祖师、龙牙禅师他们都是佛门弟子,他们当然都是站在出家人的立场上对待人情和道情,而且也是为了阐明养生的道理来说的。
我们今天既用人情也用道情。用人情行入世之法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使我们的民族繁衍、发展;用道情作为修心养性健身之道。正因如此,我们偏是要将易于顺着出去的东西,强使它逆着回来,这即是与一般人不同之处、正是由于这种与常人不同之处,我们才能够向自然规律夺取寿命,得到生存的大自在。古人云“气归元海寿无穷”即此之谓也。
第三步下手炼精化气伏虎法
二候到,春雷动.猛虎怒吼要出洞。
顺则出去可生人,逆而回来延寿命。
手点虎额虎伏地,剑插三峡水倒行。
收气定要收元气,炼精必须炼元精。
顺减寿,逆添油,养生至宝莫外流。
下手点住生死窍,急用巽风六候收。
橐龠动时阖辟转,升住起止四正求。
会得还精补脑法,功夫更上一层楼。
下手练精化气,是道家性命双修功法中的绝秘,非其人不传。即使传人,也必然伴随着一些清规戒律。余今具体详说如下,不经口传,万勿轻用。
下手炼精化气法,是在初步静坐的基础上,日积月累,由静极而动、阳动气发,不等念起,用二步转法轮收气法收之。当用完七口吸呼,后升前降转够七周,外阳不缩,继用无孔田降龙法也够了七个提降,外阳依然不倒。此刻,应用勒阳关之法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精撞阳关为药产,灵觉不昧为神知),外阳不但不倒,反而似鲤鱼打挺一跃而起,元精突然欲破关而出,这即是二候。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火候不老不嫩之时,如依熟路顺去,则是生人之道;若逆而回来,则是炼精化气的养生之道。古人云,顺成人、逆成仙,只在中同颠倒颠,正此之谓也。也正是在这一发千钧的关键时刻,不等思维活动,即不等念起,急速下手,剑插海底(“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醒几个悟”,这是古人说的,海底正是生我之门,死我之户),身躯向左侧身,左腿蜷曲,右腿伸直成半躺半坐势,用巽凤(即鼻中呼吸之气)、橐龠(即精动的消息,只有在气发时,才有二侯)、阖辟(阖为吸是后升,辟为呼是前降)、六候(六候即子、丑、寅、卯、巳,为进阳火六候。午、末、申、酉、戌、亥为退阴符六候。前三田,后三关,子卯午,午卯子即六候),升、住、起、止(升、住、起、止为四正,即子、卯、午、酉,卯酉是停息止火沐浴之处),吸、舐、撮、闭(吸是鼻子吸气,舐是舌接督脉弦,撮是紧撮谷道,闭是闭任开督),小周天炼精化气法诀,将这欲夺关而出的元精(因无欲入静中而来)化成元气。古人所谓“起巽风,运坤火,风吹火化”,即以鼻呼吸,头转眼随,由自身会阴子位起,向自身左上方旋转,用鼻连吸三吸,眼随头转,走子卯午,眼看头顶午位。从午位眼随头转向自身右下方向,鼻子呼气连呼三呼,即午酉子。连吸三吸,是由子位向后、向上走身后督脉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这是为子进阳火。连呼三呼,是由午位向前,走前任脉三田,即祖窍、绛官、气穴,此为午退阴符。鼻子呼吸,眼随头转,必须同时并举,协调一致。下边一度一度地精撞阳关,上边则子卯午、午酉子地急收。来得急,收得快,来得缓,收得慢。如磁石吸铁,不即不离。精来多少度,而收炼多少度,这正像余师千峰老人歌中所说的“橐龠动时阖辟转,升住起止沐浴功”。待精不动时,即精已化气,气已归炉。此时仍不撤剑,身躯由半躺半坐而坐正,再用封固口诀,照前二步转法轮收气法,连收3次,是为牢封固。然后撒手撤剑,下边干干净净,一滴不漏,将顺出有形之精,用风吹火化成为养生保命的无形之气、这即是小周天下手炼精化气法,也是道家千古不传之秘。柳华阳祖师曰:“精为万物之美,即养生立命之宝。如精已败者,以精补精,保而还初,所谓得生之由。”“若以神顺此精由自然之造化则人道全。若以神逆此精修自然之造化则仙道成。”“当其始也,精生外驰以神入精中,则呼吸之气随神之号令,摄回中宫混合神气。”玄金子歌曰:“二候到来,正是火候;不老不嫩,急速下手;剑插三峡;黄河倒流;炼精化气,续命添油;眼随头转,子卯午酉;巽风橐龠,阖辟六候;抽坎填离,阴阳交媾;水火既济,铅汞相投;还精补脑,延年益寿;会得此法,得天独存。我逾古稀,已成叟;日暮黄昏,夕阳不久;消除顾虑,打破保守;秘密公开,免为己有。愿人长寿,别无他求。”
下手炼精化气,必须建立在纯静的基础上。从静极一阳初动,到药产神知的二候到来,其来源必须是不加杂丝毫思念,纯属先天性的。也必须按照术数的要求,即“和于术数”(七返九转之数)。如一阳初动采小药转法轮,必须转够7圆周。当转够7周外阳依然不缩,方可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法诀。无孔笛也用够7次,这即是火候。七者阳数也。只有二候一到,才是不老不嫩、下手采药的正火候。何为二候呢?当静极而动,阳生气发,龙从火里出为一候。当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阳挺精动、虎自水中生为之二候,故有二候采牟尼之称。自古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张云:“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最后一句是故作夸张。又云:“饶君聪明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是丹经无口诀(历来丹经道书,都是只谈功理,不谈功法口诀),教人何处结灵胎。”从历来丹经道书上看,确实找不到具体用法,更寻不着真正的口诀、火候。虽有的微露端倪,也只是藏头露尾的只言片语,以及隐晦莫解之词,很少有人说得明明白白。
下手炼精比气,又谓小周天。陈泥丸曰:“天上分明十二辰,人间分作炼丹程。若言刻漏无凭信,不会元机药不成。”所谓的大小周天,是道家借喻周天度数来阐述采药炼丹的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周天火候作为养生之道。在下手炼精化气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当下手采药时,鼻内连吸三吸,即子卯午为升,从子到巳是六阳,为子进阳火。鼻内连呼三呼为降,从午到亥是六阴,为午退阴符。乾元用九,以四揲之为三十六,用六成之,合阳爻二百一十六。子丑寅到卯一停,为卯时沐浴。由卯辰到巳为进阳火六候。坤元用六,以四揲之为二十四,用六成之,合阴爻一百四十四。午未申到酉一停,为酉时沐浴。由酉戍到亥为退阴符六候,除卯酉二时不用,阳数实得一百八十,阴数实得一百二十,此为六候进阳退阴。至于卯酉沐浴全在一升一降之法,连卯酉数在内,总合三百六十周天。其实说来非常复杂,甚至越细致越迷糊,但用起来极其简便,非是真转三百六十周。在要弄清练熟下手口诀,用不着背诵那些千名万喻的名词。二候一到,下手点窍,任督接通,方可采药,心静神清,非常重要。吸升呼降,眼随头转,前三后三,呼吸贯穿,火逼金行,左右盘旋,吸舐撮闭,坎离抽填,采药归炉,片刻之间,一字没有,记啥周天,千古绝秘,全赖口传。
余师千峰老人为下手炼精化气编一歌曰:“阴跷开,身属阳,二候一到采大药。下手点住生死窍,急用巽风六候收。橐龠动时阖辟转,升住起止沐浴功。”阴跷一开,八脉齐开。阴跷脉起于会阴,沿两腿里侧至涌泉穴。阴跷一开全身属阳,二候到来急速下手采药。何为巽风呢?即鼻内呼吸。眼转为神火,呼吸为巽风,只有利用风吹火化,才能使精化而成气。橐龠是精动气发的内在消息,它是离中的真阴与坎中的真阳,一吸一呼相依相恋,如磁石之吸铁,一发一收之机动。只有气机发动时才有橐龠,橐龠动时阖辟转。阖辟,吸
提从后督上升,眼随之上转为阖;呼降从前任下降,眼随旋转下视为辟。六候即后三关尾间、夹脊、玉枕以及前三田祖窍、绛宫、气穴。因前三后三都属停火之候,故为六候。吸舐撮闭,吸是鼻内吸气,舐是用舌接督脉弦,撮是紧撮谷道,闭是闭任开督,此为下手采药炼精化气的四字诀。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提挚天地是自身乾坤天地,把握自身的坎离阴阳。而呼吸精气,当然是自身的精气了。肌肉若一还可以,而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太夸张。
如果真是在静中产生的二候到来,要按照炼精化气,将有形之精化为无形之气,并收归我有,即采药归炉。这时人的精神面貌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到五脏六腑,尤其是五官面貌,都能出现异乎寻常的特征。比如,从前眼花,可以恢复视力,变成不花。智力、记忆力必有明显的恢复。精力充沛,面色滋润,虽不能返老还童,但必有自觉年轻了十年之感。当然,要达到这一步,诀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只要坚持不懈,运用得法,必然会功到自然成。其进度快慢,是根据个人的体质强弱和用功勤怠来决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到家,推迟衰老,延长寿命,是可以做到的。
释家所说的断三淫是指淫身、淫心、淫根。三者最主要的是淫根。淫根不动则身心安静,淫根一动则牵连身心。断淫必须先断淫根,而下手炼精化气,正是斩断淫根的利剑。道家把离中气发说成是火龙。把坎中精动称为水虎。故吕祖诗曰:“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又诗曰:“大道玄机颠倒颠,掀翻地府要寻天。龟蛇共穴孰能见,龙虎同官谁敢言。九夏高山主白雪,三冬奋火种金莲。叮咛学道诸君子,好把无毛猛
虎牵(无毛的猛虎即元精)。”李虚庵祖师云:“识得乾坤颠倒顺,金丹一粒是天仙。要寻不必深山里,所得无非在眼前。忙时偷闲调外药(调外药仍然是自身的药,也是道家的绝秘),无中生有采先天(必须由虚极静笃无念中来的药,才是先天性的),信来认得生身处,下手功夫在口传。”以上所说都是指下手炼精化气的功夫。
修性必须先炼心,心定则神定安,心死则神活,修命必须先炼精,精是养性命之根源,故《金仙证论》云“精为万物之美,人身内有精则生,人身内无精则死。”精足而不知持满,即不能炼而化之,定有满而自溢丢失之患。精是命宝,极难生产而最易消耗。故炼性必先练心,七情不动,五贼不乱,六根大定,精难动摇,方有助于炼功。所谓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五贼即眼、耳、鼻,舌、身。眼、耳、鼻、舌、身、心又为六欲。是以眼见色则爱起而贼精,耳听声则欲起而摇精,鼻闻香则贪起而耗精,口尝味则嗜起而走精,身意遇触则痴起而损精。人身之精能有几何,一旦精竭气枯,则命尽身亡。我们今天要讲的性命双修,既不主张断绝七情六欲,更不赞成夫妇隔离。不过,善养生者应知道,精是保命至宝,千万不可毫无节制地抛弃罢了。
炼精化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于推迟人们的衰老延长寿命,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欲想做到,必须达到行有为之法,存无为之心,运用自如,毫无勉强,夺天地之造化于片刻之间。要做到准确无误,应在用功之余,加以练习方不致临时无所措。所为练习是意领神会,头手动作比划而已,且不可热火煮空铛,空转法轮,更不可以手淫作练习,应戒之,慎之。另有一种说法:以后升前降空转法轮为小周天,从百会到涌泉转一圈为大周天。完全以意领空转,在初步作为止念法还可以,如果认为这即是性命双修的大小周天实大错而特错。这样空想空转,无疑异于锅里无水,釜底加火。有人若问精收回去能否成病呢?我的回答是不会成病,因为下手炼精化气,是用巽风、橐龠、六候、升、住、起、止,卯酉沐浴,风吹火化而成,是道家秘而不传的法子。只要照口传心授的法诀去做是万无一失的。不过只从书本里、文字上实难寻到妙处。据我几十年亲身经验证实,不论是静中得来或是睡梦中得来,都可用下手法收回,也都是有益无损的。不过不是由纯静与火候足得来的,只能养身不能结丹。
余师千峰老人曰;“采外药有形无相,督脉开舌接任督,巽风坤火阖辟转,六候橐龠转昆仑。”又道:“此诀是各丹经道书所谓的下手法。精顺出者是元精能生人,逆回者是元气能生丹,正在中间颠倒颠,可不是采空气,炼的是真阳之精,将身补足可延年益寿。”余师所著性命法诀上有:“身、心、意谓之三家,精、气、神谓之三宝,又谓之三元。以身心意为主,以精气神为用。三元合一而丹成。摄三归一在于虚静。虚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情合性谓之金本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然而精化为气者,由身之不动也。气化为神者,由心之不动也。神化为虚者,由意之不动也。心若不动则东三南二同成五,身若不动则北一西四共之五也,意若不动则戊已还从生数五也。身心意俱不动,即三家相见结“婴儿”。这即道家所谓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即身不动则精固而肾水气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心火气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肝本气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肺金气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脾土气朝元,这即是三花五气皆聚于顶成为这个○,道家谓之炼已。
炼精化气,又谓采外药还精补脑。此气是坎中之真阳,与脑中即离中之真阴二合一,谓之坎离交,又称水火既济。正如张三丰祖师歌中所说:“百日里,见应验,坎中一点向上翻。黄婆其间为媒妁(黄婆是真意),婴儿姹女两团圆(婴儿是坎中真阳,姹女是离中真阴)。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原。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这一段正是说的下手炼精化气。功夫到此而慧眼开,每当坐静时眼前即有玄关出现。
下手炼精化气是道家的绝秘,历来不著于文字,惟独余师千峰老人所著的《性命法决明指》与我写的《养生延寿法》合盘托出,但不经师传无法使用。
下手炼精化气必须口传,不经口传,万勿乱用以防出偏。因为下手炼精化气,从来不著于文字,用文字也实难表达清楚。虽说简便,但差着毫厘,谬着千里,极易出偏。故再三强调,必经口传,甚至有的功法必须三番五次方能领悟,最好有师傅当面指导。希望学内丹术者一定要慎之慎之。
第四步外文武火金木合并法
两手捧香肩臂松,眼观香头二自睁。
聚精会神屏呼吸,涕泪交流即收兵。
闭目养神应求静,心存已门气自生。
渣滓提净药方纯,泪管输通眼更明。
文火七、武三成,药来之后好用功。
日月同官金木合,心火下降肾水升。
眼球常转眼不花,耳鼓勤敲耳更灵。
常用此法除百病,能化五谷饮食精。
外文武火,是用后天之火引出先天之火,二火合一。既能提出在炼精化气中的渣滓,澄洁药物,又能化五谷饮食之精,提出五脏之病,使人益寿延年。余师祖了空曰:“外武火者是移火也;外文火者是以火也。”这是专为提出五脏内之渣滓化泪流出之法,又是炼四相和合、五行攒簇归根(五行即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土脾。用外文武火使五行攒簇,五脏之精华集中二目,五气归根,为以后五气朝元开路,又促使金木合并)、回光返照、日月合并之功。其用法如下:
在初步静坐的基础上,收心入静10分钟后,夜间须燃香一柱,白天可用红头筷子一根,双手捧香或筷子,放在目前三寸许,高低与二目齐平,二目睁开同视香头。约两、三分钟后,两眼似辣椒水洗一样难受,此时必须坚持强睁二目,待眼泪鼻涕一起流出为止,然后将香火捻灭,眼泪擦净,闭目养静是为文火,坐到无人无我、身心两忘是为正功。久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中津液清而且甜润,吞下入十二重楼(十二重楼是十二节气管),再降至气穴化为阴精,由春弦入睾丸化为阳精。阳精出输精管,上至膀胱顶分两边,至尿道口入内肾,即藏精之所。善养生者百倍珍惜口中津液,津液常足,也证实肾水常足,肾水足而两眼炯炯有神,皂白分明,这样人身就健康无病。所以说:外文武火不但能使二目有光,保持眼睛不花,而又提出五脏之病,治五脏之病于未发之前,除病根于夫萌芽之时。
外文武火是专炼二目,生理学云“人之二目由父母初结胎时,细胞内先生二目,至十二日后用显微镜看内有黑眼。古经亦云;“人初结胎时,天一生水生黑睛而有瞳仁通肾,地二生火而有两眦通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通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通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眼胞通脾,故五脏之精华皆聚于二目,而人之灵神在脑,亦发之于目。”人的两眼又谓心灵的窗户。道家认为,人之一身皆属阴,谁独两眼属阳(指男子),仰仗这点真阳,方能不被群阴所剥。修士必须由此入手修炼,利用这点真阳来战胜群阴,而进一步达到纯阳之体。
外文武火,有文七武三之别。比如从两眼同视香头到涕泪交流用了3分钟,闭目静养时要用7分钟,当然静养时间越长越好。越是心静念止,越感觉神清气爽。气从已门生,身如在云端,万籁俱寂、神形俱妙,事后眼睛特别清亮。
余师干峰老人曰:“外武火者,是将神火注于炉中,为火中火引也。古名移火。移者,即是移动内里真火,二火相磨相激,阳火必胜乎阴精,精融灌溉周身,而渣滓出净,病从何来。”外文火者,是温养恢复还原之法。因在用武火时,五行攒簇,内管张开,渣滓提出后,必须用文火使其恢复原状。文火又谓以火,以者以温养之法,闭目塞兑,意守正中,气降真气穴,身空意空方为正功。
外文武火,是非常有效的炼眼法。但也要伴之以熨眼、转睛、眼呼吸等法。所谓熨眼法在初步养静中已谈到,不再重述。
转睛:每天晨起,坐立皆可,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眼看极下方,由极下方向左上方转到极上方,由极上方向右下方转到极下方为一周。如此转9周一停,再继续转四个9周,共36周。再由右上左下转四个6周,共24周。如此可使两眼的脑气筋、输泪管活跃有力,畅通无阻,使两眼灵活而有神。
眼呼吸:用此法应在空气清洁之处,最好在树林内或清水边。早晨面向东方,两脚并立,两臂下垂,浑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两眼与鼻根部同时吸气,徐徐将气吸足,然后两眼与鼻根同时呼气,连做9次吸呼。这样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吐故纳新,既锻炼眼睛,又增强五脏新陈代谢的功能。眼呼吸与转眼球,都是为促使两眼通脑的脑气筋灵敏活跃,畅通无阻,保持二目常明。外文武火也要注息火候。
什么是火候呢?火候是一总名,火是火,候是六候也。火有十八般名称,各有次第节序,故其功用亦皆不同。且药物与火候,也均有次序先后,不可乱用。比如砖窑烧砖,先须将土和泥脱坯,然后入窑经火锻炼,始能成砖,未经火烧,一旦遇雨仍化为泥。故采药必经此番火侯方能结丹,否则有坏。《风火经》云:凡云起火、引火、火逼行火、止火皆为呼吸气之火也。凡云凝火、入火、降火、移火、以火、离火、心火皆属神之火也。凡云运火、取火、提火、坎火、坤火、水中火、炉中火皆先天气之火也。凡呼吸之火能化饮食五谷之精而助元精。凡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气。凡元气之火能化呼吸而助元神。元神之火能化神以还虚而合道成,始终不离火之力。此即是十八种火候。火虽分为十八种,但实用起来极其简便,不过必须知道节序层次。虽简便而又细致深奥,必经口传方能彻悟。
实际火即是药,药即是火,也可以说真意即是火。故有药生即是火生之说。
第五步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
进阳火,退阴符,卯酉周天气合神。
闭目四九子进阳,开关四六午退阴。
左旋上升照乾顶,右转下行照脐轮。
炉中有火金可化,釜内无水莫增薪。
铅投汞,气合神,采得内药保命根。
周天三百六十五,卯酉沐浴始通心。
采药炼丹皆比喻,离开神气别无真。
此是自身阴阳配,休向身外错问津。
在下手炼精化气采药归炉后,紧跟着用进阳火,退阴符,卯酉周天,炼气合神,又谓采内药。余师千峰老人曰:“此法是采内药,左旋右转,一起一伏用目下照。从左上照乾顶,从右下照坤脐至中心为一度。如此三十六转是为进阳火。开关从午卯子酉转一回,如此二十四转为退阴符。”此五步功夫,一三五七九是单练,二四六八十是紧密相连用的。经下手炼精化气采药归炉后,紧接着用卯酉周天采内药炼气合神的功夫。其用法:坐如初,收神内敛,闭目养神片刻,二目外闭而内睁,凝神下照坤脐,闭目转睛由下向左上右下轻,顺时钟走子卯午酉。眼睛转头随,转一周为一次,每转九次稍停,闭目看光。如此转四个九次为进阳火三十六,然后开关,即睁开眼从上往左下右上转晴,逆时针走午卯子酉午。转四个六圆周,每转六次稍停,闭目看光。如此转四个六次为退阴符二十四。子卯午酉是左上右下。午卯子酉是左下右上。在外两个眼球左旋右转,在内则金本交并,阴阳和合,神气合一。余师千峰老人曰:“外药保身无病,内药保命;命者,元气也。卯酉周天之火,炼内药之法,亦为内交媾。系汝已系充足之外药,彼时因风火相激,真气上升于脑,眼睛左旋右转,一起一伏,脑气筋与神经系和合,斯时脑髓充满发涨,顿觉荣光发现,有形无相采内药,俗名炼丹是也。”又云:“日月转动合阴阳(日月转动,即二目转动),脑髓匆部发荣光。只晓得坎离交媾采外药(坎离交媾,是自身的心肾相交。所谓的外药,也是自身的外药,因为形于外故称外),不知卯酉周天收内药,如有车而无轮,有舟而无舵,欲望远载岂可得乎。”且药归炉后,非用阳火阴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火候,不能将精气化为荣光,成为内丹之苗。故丹经云:“墙头坯,随雨破,只是未曾经水火,若经水火烧成砖,千年百年不掉棱。”张三丰歌中也说:“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子卯午酉不断夜(子卯午酉昼夜不断,是大周天炼气化神时,无时无刻不间断),早拜明师结成丹。”四正即子午卯西。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卯在正东,酉在正西。在人身上:子是生死窍,午是泥丸宫,卯是夹脊关,酉是绛宫。卯酋通心,故稍停为淋浴。曹还阳祖师云:“子卯午酉定真机,颠倒阴阳三百息。”
子卯午酉为四正,是五行生死之位。且有系管以通五脏六腑,必停其息以意薰蒸之,脏腑方得滋润。故丹经以沐浴为火候之秘机,为炼精炼气之要诀。金木水火土为五行,在世道中寓生死之理,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丹诀以人生死大事之机沐浴,故引以为喻。
子卯午酉为四正、四生、四死之位,在性命双修养生功法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古人将看四正,或四正理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下手炼精化气,转手炼气化神的功法上,均视为火候秘机。余师千峰老人歌曰:“进阳火,退阴符,闭目四九转神轮,开关四六度数真,此是卯酉周天火,差之毫厘气不生。”
功到此步,每到坐静时,眼前就会出现圆陀陀、光灼灼的一个圆光。这即是玄关,又叫慧眼开。这时人就会变得更聪明,精力更充沛,四肢百骸,身体发肤更加生气融融。正如邵康节(邵雍,字康节,又尧夫,宋代人。对闻发以伏羲先天八卦与文王后天八卦,曾做出极大的贡献,并著《皇极经世》传于世)诗云:“耳目聪明子男身,鸿钧赋予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天到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依我个人浮浅的认识,就是说:人为万物之灵,秉三才之体,耳聪目明,都同样受到大自然造物主的孕育,即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用现代的话说,古圣先哲与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因探月窟方知物。月窟是性神所居之处。探,是探寻、探求、探讨、探索的意思。由于探寻了月窟虚极静笃的境界,方知恍恍惚惚其中之物。未蹑天根岂识人。天根是生我之门,死我之户,如果你不亲自蹑足天根,你就不会知道人是怎么生的,又是如何死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人。乾遇巽时观月窟。乾遇巽时,在卦是天风媾,在一年为夏至,在月为下弦,是阳极阴生。观月窟即返观内视,静以待动。地逢雷处见天根。地是坤为地,六爻皆阴,地逢雷,即地雷复,五阴之下一阳初现,在一年中为冬至,在月为上弦,在性命双修为活子时。五阴之下一阳初现是为天根。也正是邵子另一首诗中所谓“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从一阳初动到二候到来,以至三阳开泰,必须经过小周天不断的炼精化气,不断的天根月窟闲来往,直至精尽化气,无精可化,精窍己闭,那时自然三十六宫都是春。
进行卯酉周天采内药,进阳火,退阴符,是在下手炼精化气之后,万不可在采外药之前用此功夫。应知炉有火金可化,釜中无水莫增薪,且忌烈火煮空铛。功夫到此,每当坐静时,眼前出现圆光,此光即是丹苗,又叫玄关,心定则神凝,心动则神光散,心驰则神光飞。当神光欲飞时,应用第七步收光法收之。
四正即子、卯、午、酉,在整个内丹功中占主要地位,不明四正之理,是无法采药炼丹的。
第六步龙虎二气翕聚收光法
龙虎精、鸟兔髓,凝结翕聚炼光辉。
坎离交媾天地泰,戊己合时成刀圭。
三花聚顶三心天,四相和合万象飞。
皓月当空心宜静,慧光远去意莫随。
玄关走,眼莫追,休教前功一风吹。
凝神聚光急收敛,子卯午酉子收回。
津液为主气当伴,眼鼻同吸意同归。
送归土釜牢封固,日月合并照紫微。
此六步功夫是日月合并守中抱一,翕聚祖气(翕聚是阴阳二气和合,聚敛炼养祖气),聚光、炼光、收光之法,道家也谓之炼丹法。
余师千峰老人曰:“守中抱一是全功,祖气聚会性命同,(坎属阳,离属阴;戊土属阳,己土属阴,日属阳,月属阴。但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时互有转变。实际坎离属阴,阴中有阳;离属阳,阳中有阴)坎戊离已日月合,龙虎二体光中升。”又云“守(中与一同是指的出现在二目之前的真性,即这个○玄关。这圆圈中,既有日也有月)中抱一,日月合井之功也。离己是日光,坎戊是月精,此龙虎二气也。天地之交媾,日月之交光,盘旋于祖窍之前为混元真一之精,此即是精气神聚在一处,三家相见,四相和合归一,心空意空,无他无我,祖窍之前真气似这个○,曰太极,曰金丹,曰元觉,先天乾坤,后天坎离,实为四个阴。”从初步收心求静到三步为下手法。从四步到九步为炼丹法。此步功夫是在前五步的基础上通过小周天转法轮采药收气降龙、开八脉、下手炼精化气、文武火、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等。非只一次的自身采补。此时身上百病皆无,神清目明,精气神足,三花聚于目前(即精、气、神三花聚顶),如皓月当空,这即是玄关。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丘祖云:“但著在形体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离形体而外向寻求,因其机发始成窍,机息复渺茫。”《性命圭旨》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余师千峰老人曰:“静极玄关出现,若有一念使落后天,倏然不见一无所有。如再求之,了不可得,因著色相之故(这里的色相是指一切有形有色的物体以及有思有念的幻想,眼见玄关而应心无玄关,方为不着色相)。”此时必须有无守有,所谓存无是心存无为,无人无我,忘心忘形,万籁俱寂。所谓守有,即守中抱一,在虚极静笃之时,一轮明月出现目前即玄关。玄关即是无极,又易曰乾一,儒曰一贯,道曰守一,释曰归一,三者一理。一贯者以其一而贯乎其中,守一者以其一守乎其中,归一者以其一而归乎其中。故将祖跖玄关吞入腹中,丹经谓之得一(一即是无极,无极即是道。得一即是得着先天真一之气而道成),而万事毕者即此也。古人又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牛得一长牛黄,狗得一有狗宝。以上等等说法只不过说明得一之不易。今天看来这种传统的论证,不一定正确,在这里提出来仅供参考罢了。
当坐静时眼前出现一圆光,此时务要心定念止。二目合并似含光凝神,此为回光返照,照见真气之光,盘旋于祖窍之前,自然翕聚此气光不散。越翕聚气光越圆。翁聚此光圆陀陀光灼灼时,即是戊已二土、龙虎二气合并而刀圭成矣(刀圭成即金丹结就。刀字拆开一丿,为一阳生;一乙为下手炼精化气,将阳气勾回。圭是戊已二土合一,方为刀圭成就,也是内丹术的一种术语)。余师千峰老人曰:“坎离交而天地奉,龙虎交而戊己合,戊己合为一体,则四象(四象即东青龙、西白虎、北玄武,要使四象会合中宫,是吕祖所谓龟蛇共穴,龙虎同宫之说)会合中宫,大药生矣。”这里所谓的大药即是玄关。
当玄关性光盘旋于祖窍之前渐渐远去时,仍须以静待之,二目既不要随之而去,也不要立即收回。当玄光恍惚欲飞去时,火候已到,急用二目鼻根同时吸气,眼吸意随着四正,心意由下子位左上到卯至午,再右下到酉至子,再抬头开关吸收用子卯午酉子,将气光收回。此时金液满口,引吞下入十二楼,送归土釜,即真气穴牢牢封固。余师千峰老人曰:“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但见玄关忽动离远,而后方可翕聚此祖气收入腹中气穴,真气往来跳动,口中清香无比为证。”药有老嫩,光有圆缺,即足与不足之分。经不断采补,日积月累,真气内足发于外为光。当此气光恍恍惚惚不定,或由小变大复归于无,这都属于嫩而不足,应继续用功,必须炼至眼前出现圆陀陀光灼灼方是正玄关。红色者为血玄关,白色者才是正玄关。这即是修真养性的真性,性命合一的真化。精气神足就出现眼前。吕纯阳云:”目前咫尺长生路,多少愚人不醒悟。”刘海蟾云:“眼前观者不识真,造空伏死徒冥冥。”陈泥丸云:“终日相随在目前。”马丹阳云:“只在眼前人不顾。”释曰:“终朝常对面,不识是何人。”实际都是指的出现在目前的先天真一之气——玄关。
第七步蛰藏气穴大法
千峰老人法诀
牢封固,是蛰藏,回光返照呼吸存。
对斗是星气自动,上不过心下至肾。
久动而静入窍中,大定得之蛰藏动。
水火既济戊己门,知止定静凝神入。
普恩居士牛金宝法诀
朝北斗,对明星,吸呼绵绵意守中。
回光返照气自动,一点一点意引行。
下降不可过丹田,上升只能到绛宫。
久动而静气入窍,大定得之蛰藏功。
心肾交,一气凝,气归元海寿无穷。
乾坤日月要和合,戊己坎离交媾升。
小定七日不食睡,大定七七呼吸停。
识死性活根蒂固,形神俱妙四大空。
从第六步起金丹大道真功进入了真正的大同天范畴,至此量变、质变飞跃,非几日之功可得矣,也非像世俗一等愚人狂言丹成矣。
蛰藏功法乃道家性命双修上乘大法,此时已成无漏之体,马阴藏相。所谓蛰藏,正取蛰虫冬藏于地下,不食不动,似死非死。小定七日,大定七六四十九日。古人谓:内气不出,外气不入,非闭气也之说,正言由脐相通者。如炼这层次功夫,非世俗乱境可成。过去乃出家之人,不理尘世,离乡去俗,隐居深山,静心修炼,而我们现世之人,身坚体壮,神明即可造福人类,隐遁深山老林,不问人间寒苦,实可羞于世间。今公诸此法及以后功法,真实之意在于让人们知道祖上留有此法,更可贵于让科学去研究,为推动科学事业发达提供参考,万不可妄而试之。
千峰老人曰:“此蛰藏之法,是将祖窍前翕聚那一点阳神收归于气穴之内,名为凝神入气穴。此气穴有内外两窍;外窍为阴阳之宅,胎息之根,呼吸之祖;内窍者,长胎住息之所,入大定之室。内呼吸上不过心,下不过肾。久而久之,真气人窍,忽然大定得矣。”又云:“翕聚蛰藏祖气中,真人呼吸里边存,窍内有窍名橐龠,息住息来神入中。”
六步翕聚光,将欲飞之气先用四正法收回,送归土釜牢牢封固。坐如初,用回光返照对斗明星下视丹田,出息微微,入息绵绵,久视非念,虚极静笃。觉丹田热流蠕蠕融融动荡其中,用真意引导运于心下绛宫,再由绛宫运于丹田气穴。即上不过心,下至肾。久动久静,忽然入人于窍中窍真气穴,此刻呼吸顿时停止,重人胞胎,再造乾坤。实乃心肾相交,神气合一,尤如蛰虫之冬眠。道家为之大定得矣,释家谓之禅定,古谓之气归无海寿无穷即此。
八祖伍冲虚《天仙正理》曰:“若凡夫外道,不知无者为何,单以呼吸归于中,而妄曰入定胎息,其息不能定住于胎所。虽忍气,而气无所容,乃曰气急杀人,而终不能强忍口鼻之气。更呼吸浩浩,皆由悖劫,世尊所谓无生法,忍者之所为也。世之假道人、假禅人皆如此。此亦后学圣真之所当辨而自防危险者也。……神气与胎息相乘,方是有配合的修真胎息之工,所以能成真胎息得真定。若无真气,便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坐中只是昏沉瞌睡,如何能长觉长明,以长驭气入大定成胎乎。有间断即非真胎息。”此为心肾相交,又为坎离交媾,又为四象和合,又为水火既济,即送归土釜封固。祖窍炼出真气,送在下丹田内不动,刹那之间即世间一日夜也此为真胎息,真辟谷也,非世间凡俗外道言只不食五谷为辟谷。道家所言有证有验。闻瑜咖功有功深者,埋地下数十日,甚至几年仍可复活。我国道家大乘修炼的蛰藏阶段也能六脉皆停,口鼻呼吸顿断,大定数十日与释家三禅脉住一理。
此法不经高真之师口传心授万不可随意用之,以防危险,功乃水到渠成方可用之。即但真传也要谨慎,防危虑险口诀只可藏下,非不传,实乃不敢尽泄,免众生在生死关头坠落也。
第八步大周天蒂踵呼吸法
大周天,神宜凝,呼吸往来在蒂踵。
消息引动相兼连,法轮自转是正功。
真气上升后天降,真气下降后天升。
四个呼吸不用鼻,功到气足自然灵。
细引气,慢扇风,息往息来神入中。
且忌烈火煮空铛,江里有水船可撑。
真人蒂踵呼吸法,道家称为炼丹程。
功夫到此防夜漏,闭关上锁再加封。
策踵呼吸法,是道家内丹术的炼丹法,丹即是神气的和合凝集。道家把下手炼精化气为采药,把炼气合神为之丹,是取其药能治病,丹能延命之意。实则强名而已。
带踵呼吸是在七步蛰藏功之后,方可进行,否则就如烈火煮空铛(烈火煮空铛<可以解释为锅>,锅里无水灶下添火,势必导致锅崩之患。在这里指的,倘如不经炼精化气,自身真气不足,用此踵蒂呼吸,犹如烈火烧空锅是有害无益),旱河撑船劳而无功。
其功法,坐如初,二目合并含光凝神,由祖窍吸气,心意由祖窍往里至玉枕,接着由玉枕再往祖窍呼气。吸呼往来于祖窍与玉枕之间。从祖窍到玉枕一吸为之消,从玉枕到祖窍一呼为之息,用这一吸一呼的消息来引动真人呼吸处。千峰老人说:“祖窍内一吸气,心意由祖窍至延髓梗为消(延髓梗即玉枕),后天真气由踵管上升.至尾闾过夹脊、玉枕至泥丸宫,此为根生于踵。又呼于蒂,是由延髓往外至祖窍下通任脉管根即生死窍。延髓至祖窍一呼气,心意由延髓至祖窍为息。后天真气由蒂管至祖窍过十二重楼、绛宫、气穴至生死窍,此为发于蒂。此是后天两个吸呼。蒂踵消息,不用口鼻吸呼气。此踵蒂消息久练,自然先天真气被后天气引动,先天真气升,后天真气降,先天真气降,后天真气升。此是四个呼吸不用口鼻之气,为大周天,无时无候无间断也。”又为法轮自转(练功至此,必然会有后升前降法轮自转的景象)。
在用蒂踵消息呼吸时,呼吸越长越细越好。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发出壶水在火上似开未开的声音。这种从延髓到祖窍,由祖窍到延髓的一呼一吸是引子,如做饭拉风箱一样,待引得先天气与后天气彼此升降时,法轮自转,引子也就失去作用。
了空祖师曰:“四个呼吸分先后(这里说的先后是指先天呼吸与后天呼吸),若用口鼻道不真,吸踵呼蒂连其气,这个消息引转轮。”又曰:“后天吸呼在山根,先天真气丹田升,二气一合连上下,差之毫厘不转轮。”
余师千峰老人曰:“这踵之头在后脑海即延髓,下通脚后根,一吸踵处至山根即是蒂处,其后天气由脚后跟上升,至尾闾过夹脊、王枕至泥丸官,此是后天一吸踵之处。这蒂之头在山根即祖窍内,下通生死窍,一呼蒂处至后脑海,其后天气由泥丸宫下降通上鹊桥、玄膺穴,下十二重楼,过绛宫,下降真气穴至生死窍,此为后天一呼蒂之处。此是后天两个吸呼。用蒂踵消息(消息即机关,为开锁的钥匙、开灯的电钮、捕鱼的筌。当引得法轮自转时,消息已成无用之物)引动先天真气由气穴内生出,下通尾闾一度一度上升至乾顶,后天气一点一点下降至生死窍。先天气由乾顶一度一度下降坤处,后天气由生死窍进尾闾关一点点上升至乾顶,此为先后天呼吸,四个往来不用口鼻。”伍祖冲虚云:“火候谁云不可传,随机默运入玄关,考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
王重阳祖师云:“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吸呼往来,通乎二源。”
七步蛰藏入定,八步踵蒂吸呼都是炼养舍利的功法,也是属于小周天即将完成,大周天即将开始的阶段。因为小大周天是一个整体,绝不能截然分开。当小周天炼精化气而成舍利,大周天就是炼气化神而结胎。所谓的胎即神气的结晶,比舍利更高一级的精、气、神三者的产物。
第九步固精关门法
真气动,响警钟,谨防夜漏失元精。
勤修苦炼来不易,休让命宝一旦倾。
睡用五龙盘体法,醒有降龙伏虎功。
龙虎穴,在掌中,两手中指点劳宫。
提根吸气转四九,舌接督脉鼓巽风。
头转眼随循子午,后升前降气归中。
功毕两手搓腰眼,关门上锁再加封。
会得固精关门法,益寿延年信非空。
固精关门法,是道家养生动法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来预防夜间睡熟后丢失元阳的方法,也是医治梦遗滑精非常有效的方法,万勿等闲视之。
当通过前八步功法的勤修苦练,筑基将成未成之时,谨防夜间丧失元阳。原因是由于坚持不懈的炼功,日积月累精气越来越足,身体越来越健康,百病全无,此时正是俗说井满自流之时。但每逢夜间丢丹,白天必有真气跳动之景,即淫根会阴穴处跳动。这即是夜漏的警钟,已报给夜失元阳的讯息。白天得着讯息,晚上不要忽略人睡前要用固精关门法将精门关闭,方能高枕无忧。最好是多用功少睡眠。
固精关门法坐如初步,平心静气,将左手中指曲回所点之处即龙穴(龙虎二穴没有固定位置,当左手中指单独曲回来所触及之处,故道家称为意穴),再用右手中指去点住左手中指所点之处,左手中指自然伸开去点右掌劳宫处之虎穴。此时左手掌心向上,手背向下,右手背在上,掌心向下,两手掌心合在一起,除两手中指相互点穴外,其余各指自然伸开,两手合掌横放在脐下。舌接上齿外唇内人中处之督脉弦,同三步转法轮收气一样,提肛吸气,眼随头转,由会阴子位向左上泥丸午位,随之鼻子一呼气,从午位由上向右下复到子位为一圆周,如此转一吸一呼为一圆周,每转9周一停,共转四个9周。大致用3、4分钟左右。但务必上下相随,完整一气。转完36周,再静坐10至20分钟,然后用两手掌心搓腰眼(腰眼即腰椎两侧处,常搓此处永无腰疼之患,但必须持之以恒),发热为,这即是关门上锁再加封。这样入睡就比较安全了。正是:关门再睡倒,免得丧真宝,久炼能固精,自然身体好。
两手心的龙虎二穴之脉,通寸关尺之脉,寸关尺之脉内通心肾,即左手龙穴通心,右手虎穴通肾。将龙虎二穴点住,能闭心肾之气不动,再用神气将精气管闭住,故不能任其自然而出。
五龙盘体法,是卧功,又谓卧禅。睡眠时侧身而卧,一手曲肱(曲肱而枕,即将小臂曲回,大拇指与食指叉开,拇指在耳后,食指在耳前),一手摸脐,一腿蜷曲,一腿伸开,舌顶上腭,行深呼吸,未睡心先睡目,心息相依,至虚极守静笃,达到身心两忘、形神俱妙而至入定。
据余师千峰老人介绍:了空师祖睡觉时用一小罗圈套在一腿磕膝上以防睡熟丢丹(据道家传统说法,只要一腿伸开,一腿蜷曲,输精管自闭,精不外泄)。这样即使睡梦中精撞阳关,可能一撞即醒,一醒即用下手法收回,如此可免去丢丹之患。
余师常说:“做梦一切都是假的,惟独梦中丢失元阳是真的。炼功者戒之慎之。”
睡眠姿势:侧身卧,一腿伸开,一腿蜷曲,一手捂睾丸,一手曲于面部,或双手捂睾丸。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常使睾丸发暖,二是睡熟后精撞阳关一撞即醒,便于手点生死窍(用三步炼精化气法炼而化之,必经口传),而不致精撞阳关醒来手足无措。
宴息法,也是道家卧功的睡禅功。在入睡前用打咯法,将浊气咯出易于入睡。在睡前和坐前都应用打饱咯似的宴息法,七口后再入坐或人睡,对于入静入睡都有帮助。
关门固精是为了养精蓄锐,精足炼精化气,气充则炼气化神,神满则炼神还虚,故有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之说。固精而不是固守死精(道家养生功法主张运化而不是完全静止。只固死精尚不够,止水不动必变臭,能使精气常运化,推迟衰老延年寿),必须使之运转不息,应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这与炼精化气同一道理。固精关门法,正如古人所说:“运罢河车君再睡(道家把后升前降转法轮称为运转河车,也称运周天),来朝依旧接天根。”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7:51

内外兼修
戚家刀 (简)
第一式:带刀势
足并立,右膝稍弯,名曰『雌雄脚』。左手按刀鞘,右手按刀把;左肩向前颠步,进左脚于右,再左转;进右步,拔刀。
第二式:出刀势
右手阳掌,出刀于右,斜横刀尖在左,示胃腹大空向敌,彼枪札入,略偷左脚移于后,用刀把枒下枪,随加左手共持刀把,则刀尖斜横右边,以右肩向敌。彼枪又札入,即起拏砍一刀,以成外看势,彼枪又札入,斜进右脚,刀背勾开枪,即进右脚砍杀。又一着如前出刀之势,彼枪札入,亦如前移步,刀把枒下枪大份左脚,右转身,进右步,背砍一刀。
第三式:压刀势
右手阴持刀,蹲身压下低势。左手直伸于后,刀尖斜向上,以便下式丢刀高起。
第四式:丢刀接刀势
压一刀,刀口向下,丢起刀,俟刀落下,右手阳仰接刀,刀丢起落下之时刀身毋需转动,则接手持把,刀口向前,则便运用,如刀丢起落下时转动不定、接持刀口不能向前、或左或右者,则刀难于运用矣。
第五式:按虎刀势
接刀在右,再好进步,听变埋蛇入洞二,劫从便砍杀。
第六式:背砍刀势
如先立外看势,彼枪从右札入,刀往右推,进左脚,偷右步,左转身,横靠一刀。
第七式:低插刀势
先立低看势,彼枪札左脚,低插一提,彼枪起札面,刀背开枪,斜进右脚砍杀。
第八式:单提刀势
右持刀,左身并手侧于右,突露左手外腹诱敌刮入,斜进左步于右,左挽枪,进右步,单刀直刺。
第九式:单刺刀势
单手刺刀,回挽五花,曲左肘,垫刀背,往上过,担右肩。
第十式:担肩刀势
刀横放右肩,前手垂于左。突露右手腹协,诱敌枪入札,左肘往右横垫开敌枪,左右二脚斜踏而入,随加左手,共持刀把砍杀。单提担肩二势,乃倭奴谲诱之法也,但人见此大空门而欺之,多用枪着实刮之,常堕计中矣,故云欺敌者亡。
第十一式:斜削刀势
如抱刀怀中,右肩向敌,彼刮右脚,用刀斜削开枪,然则刀偏于右,彼起枪札面,偷左步刀绕开枪,顺砍一刀。
第十二式:收刀势
完刀法,刀往头上左绕一刀。曲弯右手,以刀背搁于肘上,再用手,反拏刀杷入鞘。
破杀
●破直杀有七:一步、闪腰打、二步、折脚、二步滚、二步、流水。
●我扁身入深,此时不顾性命了,只两目认他胸前。棍上空,急穿上;棍下空,急穿上。
●他大过枝小,直符指去一步;他小过枝大,我亦直符指去一步。
●凡直符杀,不碍他棍尾。
●我过枝小门,用盘山托亦可,用直符步亦可。
●大哄过小,待他来小压,急过大剪杀,盖哄多则容易也。剪而后杀,则无后患也。中有顺势,须知之。
●凡进杀,先软后硬,今后勿用打。
●破高拦,务先顺牵,后剪杀(杀去待他,落即转),要知顺牵与剪不同。
●杀在小门,待他来,即过大门,剪后杀,如小门先牵后杀之理。但须防他回头,牵他回牵,我又过去小门。
又曰盘山托、大折、过小。
●直入打剪,他临手一杀;待他剪,然后过小门容易。
●对棍,低入小门,一小揭小剪杀,或待变。
●他累打揭,我对打,二步对手杀,大进待他打下,大剪或杀。
●我大入,他过小门,我就坐进前脚,就他棍中滚入,然后大打进杀。
●他滴水,我对他手慢慢指去,待他动,即坐脚,剪下进凿。
●小门有揭,亦有大揭,与献花不同。
●他坐低,我正好折过小门打。
●凡将棍直指,慢慢侵入,待他动,欲打我,我就杀他;他欲杀我,我就进打他手。
●何尝叫人勿打,要哄他,棍来就我打;或打他棍,着响一声,便可进杀。
●何尝叫人勿杀,要哄他,棍开杀去,勿使他打着,方可杀深杀后,在大门即洗,小门即揭牵。
●但凡接高棍,须防他盘山托,就坐下小剪。
●他大门单鞭坐脚,直滚入杀;我折进前脚,过大门,直符杀他。
●俯身揭,顺势剃,急接打,未知俱要习熟。
●钯对刀,他入我四角,我四下不相粘,后手起,高杀(自思出),扁身中拦兼大僻(丁字步,要大僻);他起高,我就赶上剃(扁身中拦杀,要后手高,平胸去)。
●他打来,我打去,他起我揭,务要小剃,又要累累押去,大亦然。手动时,即下定四步,门户方密。
●他打来,我打去,他起我对,手穿入小门,随将两手捧高,手动时即落定,四步寸寸打上,随他小门杀、小门压、大门杀、大门压。他起大,高赶上剃,要就杀,或先接后杀;他起小,高赶上大接,或接小剃。
上此一步,乃棍中之正兵,不能离此以取胜者,也不能胜,亦不能败。
●打时须记得进杀,千万千万。
●大门迫他压低,我抽下过小门,如杀状;他决尽力来小压,急急抽过,大门剪杀,此步极妙。
右此一步,高打来,亦要如此哄,急翻剪杀。且铁牛入石,我揭起打下,他方揭起,我就由他手边过,大剃打亦可。
●双人大门对打,他力雄,我急变丁字步打,用身压之,然后变。
●他小门杀来急,我坐进前脚,就他棍中滚入,连剪二三下,然后杀。
●钯大门空起勾下,勾步绝妙;又有下流水勾,不叉他。
●对手直起对他身打落,如是走,离大并直赶为上好。
●他刀下来,我或大门流水勾迫,或小门流水,俱不叉他。刀如棍用,须继以对手大请起(又起势时,就丢大门,流水去亦可)。
●大门扇出他刀尾,伏回待他来,不拘他刀高下,俱对他身直起。他不来,若近或他刀不高,亦请得起,若不出他刀尾,就将刀压下,对面直起,有闪身。
●小门阳手扇下,阴手请起。凡请起如不着,即急对他身,他刀扇下,大小门皆然。
●他刀中拦直来,我直就上压下。中拦有拔步,有顺势转角步。又有钯过他身,将他身勾来。
●我出中拦钯,他直打下,我将钯抽,大门起上压落。如我用棍步,须勿
●凡他起,我亦起,他落我亦落,俱要随他。
●凡叉起,他逆对,须顺他势,或左或右,送落几下,叉起亦然。须知步步进脚。
●凡被他刀入角,即便坐退,后脚撑起。
●凡我伏回,他只中拦立不来,我就偷后脚进去,深闪入有哄。
●他高拦打下,我就大门揭起,不用阴阳手。只直揭起,则我在上而彼在下矣。他若将棍如打下而不打下,当我揭起,则彼下则我输矣。总不外棍深入在上者取嬴。若我棍打沉了,他打来,我用别步皆不及,只直硬起妙。
●将棍坚把住,用身势(棍头高)慢慢侵入。他大门来,我大门接,一下只离一寸;他小门来,我小门接,一下只离一寸:待他何门死,我尽身入。
●铁牛入石,我打去,他揭起,我将棍尾勿坠,就将棍尾倒抹上一下,即大剪他手,或即打他手。他打来,我揭起,即入杀他小门,极妙,极妙。
●凡接他大剪鸡啄,妙皆如此。
●直磕一声就杀去,不用拔剃,亦甚紧矣。惜无困死人棍之法,大抵用拔剃为是。
●凡左右门打来,俱用手前一尺,盖他棍尾。凡左右门杀来,俱用棍尾,在他手前一尺盖他,打来势重,必须吾手前一尺,方接揭得他住。他杀来手轻,又要过枝,必须用吾棍尾,盖他手前一尺。
●学到上下、高低、硬软,直破打上下接,俱是一手法,方是有得,但直破顺势打是一套,去接是做二节去,初学未易语之。后手初曲,后直硬处须悟得;前手,须悟得。
●我单鞭上,他过小门,若入深,即用直符送书杀。若他入浅则不过,恐他竭起,只用赶上直打。凡杀来大小门,皆如此例。
●凡过小门杀来,我就行过小门,就他棍尾,对手直打下;若变过大门杀来,我就行过大门,就他棍尾,对手直打下,妙,妙。
●总有三节接高拦,一磕一拔,后手一尺剃,一进杀,接抵打来,亦然。
●直破对打,磕带抽,后手剃,相连后,进杀。
●入中拦,只用一磕,带略拔剃五寸,一进杀。若未侵入、他棍未死,亦用拔用手,一尺剃下,进杀。
●踏过他小门进入,如前法,但自棍横势,送进。上中拦,皆然。
此当字,如曲中之拍位,妙不可言,故赞之曰:我他傍,前手直当,后直加拔,有神在中。学到此,一贯乎万矣。
千千万万步,俱有拍位。
一转阴阳,不可太早,临时一下,乃不费力,明之明之,折脚不如直入。
上李良钦之传,学到此,一贯乎万矣。
上刘邦协之传,中间有拍位,不用拔剃洗落,只撒手杀,则又紧矣。但无困死人棍之法,大抵前用拔剃为是,小门亦然。
上在偏头关时,得之教师林琰者,其诗曰:壮士执金枪,只用九寸长;日月打一转,好将见阎王。
铁肚功
一、效果
此法经36天修证,可立即得初级硬气功体腔抗打功。
二、方法
1、桩式。站立,两脚分开约一个半肩宽,两脚掌平行。自觉站立稳健,刚劲有力为度。
2、导引。准备:调整呼吸待平缓,脚十趾用力抓地,意想双脚入地三尺,十趾伸长抓地,犹如大树生根。
接着,深呼气,收小腹,手拇指屈,其余四指伸直,随呼气,意想力贯指头,双手向下插出。反复若干次,直到双手掌、指有坚硬如铁的感觉,再正式行功。
3、正式行功。随缓慢呼气,身体慢慢蹲下,双手向下插,意想两手掌插入地下,同时脚大拇趾使劲抓地,提肛如忍大小便状。随吸气,脚下主要换成两脚小趾用力抓地,两手在小腹前相合,掌心向上,两中指尖接触,随吸气缓缓上提,由小腹至心。意想两手掌中所托地下之气、并收小腹之气沿体内中脉上升至心。配合双手上升动作,小腹、胃部依次上提,直至心窝膻中,两手停止上升,吸气亦止。稍停,双掌迅速翻转向下,随呼气缓缓下推,将小腹上升与膻中汇合之气渐渐压回小腹,随呼气,同时提肛,大脚趾用力抓地,两手降至小腹,呼气亦止。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次动作。整个行功呼吸共36次。
完全按照上述要求训练,一般一次训练,小腹就会有发热发胀的气感,并沿中脉经胃、上抵膻中,为桶子功打下基础。
注意:在整个行功过程各动作中,手要用全力。小腹内收、上提要尽力。
行功时间共36天。
铁腿功
作者:铁脚陈永辉
本篇“铁腿功”练习法,它包括:站桩、罗汉四式、小腿部排打法、全脚掌排打法、结束放松法、药功。它是我在86年开始摸索练习,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训练、摸索、教学、总结出的。整套练习方法遵循古法:由内而外、内外兼修的原则。并结合功后放松、及药酒浸擦。在本人练习和教学过程中,从无一例出偏或伤害的问题出现。故提出和武林同好共同切磋、交流,以期获得更好的发扬。
一、桩功
本桩功有别于传统功法:采用两前脚掌支撑站桩。主要练习两脚掌和小腿部的力量,并通过呼吸、运气。增加脚趾和小腿部的肌肉硬度。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踮起右脚,以右脚前脚掌独立支撑地面;重心渐渐移向左脚,同时踮起左前脚掌。这样,全身仅凭两前脚掌撑地。初时,可扶桌或墙面而立,以后也可以用两前脚掌向前向后左右进行行走。
友情提醒:
1、呼吸方法:以自然的呼吸方法;
2、站桩的时间:时间以力竭为止;
3、在站桩的过程中,出现两腿抖动,两腿内好象有流水走动,口中有柿子味道,为正常反应。
二、罗汉四式
1、气贯丹田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侧举与肩平,掌心向下,五指微张开,目视前方嘴唇微闭上下齿紧叩(吸气时以牙齿紧叩之缝吸气,以后三个动作都是以嘴吸气鼻喷气。后不再述),吸气时怒目咬齿,两掌变鹰爪,往下拉至肋际。动作同时全身紧张用力。脚趾抓地,肛门缩闭,至肋际后、喉口配合把吸足气咽下腹、意想达丹田。憋气,右手握拳敲击左胸部四下,后换左手敲击右胸四下后,以鼻呼气,全身放松,两手恢复侧举,如此共做八次。
要点:吸气要充分达到匀、深、长,这个姿势要求用意而不用力。
2、罗汉恨地
接上动两手侧举开始匀、深、长地吸气。吸气同时(全身用劲,同上)两手由侧举用力拉至肋旁,两掌变拳,拳心向内。继续向上提至头顶(肘成90度),同时两脚跟随着上提,用前脚掌撑地,喉口配合把吸足的气吞下丹田。后两肘猛烈下压至肋旁,两脚跟同时用力震地并用鼻把气猛烈喷出。后还原侧平举,如此共做八次。
要点:下压时,大喊一声“嗨”,两脚掌挺起时要站稳,不可摇晃。全身用劲的要点同上动作。主练气之鼓荡。
3、罗汉蹬腿
接上动,两手侧平举时(掌心向前)。用口进行匀、深、长地吸气。吸气同时两手变爪全身用力拉至身前、与肩同高。后转爪心朝向内、向下拉至肋际。吸气同时4脚随着动作屈膝提起和腰平,脚尖向前,然后把吸足的气用喉口咽下丹田。接着两手爪用力向体后击出。右脚也用力蹬出,同时大喊一声“嗨”,还原为侧平举后。左右各作八次。
要点:此式主练气达足底各穴位。因此动作必须协调,发出“嗨”声要大。
4、罗汉登山
紧接上动,两手还原侧平举掌心向下,开始进行匀、深、长地吸气。吸气同时,两手变爪全身用力拉至右肋际(左右两手)同时左脚屈膝提起于腰平),喉口配合把吸足的气咽下丹田后。然后左脚用力向左侧用力蹬出同时口大喊一声“嗨”还原侧平举。以上动作各作左右八次。
要点:动作协调,主要练脚外侧之筋脉。
注意事项:
1、初练此功者,可能回出现头胀、眼胀脸热、胸闷、腿肌及裸骨痛。为正常现象。练功一个月就会消失。
2、练功期间忌食各种刺激性食物。练习期间应保证充足营养及睡眠时间。
3、练习20-30天后,出现丹田发热,丹田有得气感。本功需要坚持练习180天以上。
三、铁腿排打
1、铁胫(小腿部)排打:
人的小腿部位和其中的胫骨位人体的搏弱的部位,在对抗中比较容易遭受对方的攻击。受伤常会出现骨折和挫伤等症。影响了战斗力。但是,如果训练得法,反而会成为强有力的攻击武器,并且出奇制胜。
练习方法:
在练习完上述功法后。稍事休息后,采用蹲或坐的姿势,开始练习时先用两手掌心把两小腿和胫骨部分上下摩擦极热。然后用一根长约30公分以上的铁棍或钢管,用两手压住,在迎面骨上来回滚动。用力要恰当,以各人能够忍受为好
亦可采用把钢管或铁棍缠上布,也可多缠几层。在两手摩擦小腿部后,用缠上布的钢管由膝盖开始往下排打,直至小腿各部位都排击到。在练完后配合药水擦洗
注意事项:初期排击时,力量要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药水要配合在练习中擦洗适量。
2、铁脚(脚掌部)排打
练习器械: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庭院或自留地上竖一根木桩。在木桩上可以捆上麻绳或麻袋。一层或多层。亦可在另地方找寻比较平滑的树木,石凳或平滑的石柱。同样捆上麻绳或麻袋。
脚掌的练习
练习方法:在练习完上述功法后,脱掉鞋、打赤脚。两手用掌心把两脚掌摩擦发热,然后站在桩前,用脚掌外各部位(足后跟、脚背、脚的内外两侧、脚底),踢击练习器械,直至两脚麻、热、痛为止。练习中可以擦上药水继续练。
要点:打赤脚的目的在于直接接触硬物锻炼两脚骨质,而不同于踢击沙袋只是练习皮肤表里,不可称硬。赤脚踢击木桩、从而使骨质经过不断打击、骨质密度增大、硬化。从而能够实现铁一般的硬度。随着功夫的增进,可以把捆上麻绳等物减少。直至能够重击硬物而面不改色,脚不痛为绝。
4、伸筋放松法
练武二十余年,我养成了在每次练功完成后。都轻松采用柔韧性运动(如瑜伽)进行放松、收尾。日常亦可。因此习武以来,都没有造成任何运动伤害。特推荐给同好们。
铁腿功在练习一个月左右以后,可以加入功力辅助方式进行练习;才能有助于在短期内个人的腿法获得全面的发展。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8:08

铁臂功
目录•一、铁臂功威力与原理。
•二、铁臂功练法与层次
•三、练功注意事项
•铁臂功的洗药
•附:洗臂秘方
铁臂功,又名铁扁担,复称臂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臂部之功。
“铁臂功”原名“北斗神功”,也称“铁臂神功”,是本派几大绝技之一。历代师长对其守如至宝,从不轻传和示人,不是入室贤徒休想得到。即使相传,也是师父一步一层指点,看着练成。这是担心求功狠急,用力不当,会有伤身之险。这也是不轻易传人的原因。
铁臂功,是内功外壮的功法,是“四大功法”中硬功的一种。此功有武当与少林两家之分,各有不同练法,只要得其真传,都可成功。下面分几个方面阐述。
一、铁臂功威力与原理。
铁臂功是一种内柔外刚的硬功夫。内柔是指练内气至柔;外刚是指臂硬如钢铁。习武者有缘得到真传后,习练几年,达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由量变到质变,才可有挥臂钢柱断,克敌筋骨折的威力。与人搏击交手,双臂如铁,只防不击,即可伤人肢体,废人功力,十分好用。如要还击,轻者伤,重者亡,狠毒无比。
铁臂功的原理是,人体内的异常功能是很大的,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后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硬功在表演时,一般分为蓄力和发力两个阶段。在发力上,按牛顿第二定律讲,质量加速度等于力的乘积。假如右臂重量为3千克,加上抡臂时每秒钟50米的速度,这时的作用力等于1500牛顿(力的单位)。而练功有素功夫高深者,可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于一点,等于加上了全身的重量,这样在相同的速度下,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相比,就要差几十倍。
另外,力乘速度等于爆发的功率。基础是力,关键是速度。功夫高的人。由于有多年的苦练积累,其动作速度远远超过一般人。也就是说,有铁臂功者的力量和速度比不会铁臂功的人大得多,快得多。由于练得臂硬如铁,速度快而力量猛,破坏性就大,足可以把木桩与钢柱打断,而双臂完好无损。当然,其威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铁臂功练法与层次
铁臂功的练法有三步,三层,即三乘功夫修炼之法。
初乘功法是打木桩,练力量和练皮肉功夫。方法是,先在练功场地打流星桩。在地下埋牢一大碗粗的松木桩,要求木桩干而光滑。下埋3尺,上余5尺,高于肩以上为宜。练习时,先双臂交替以上、下、外三面轮换靠打小臂,后接练肩、胸、背上三面靠桩(运用平力先打小臂三面,后靠上大胸肌、肩外侧、后肩胛部位三面,统称为六靠臂)。每天晚上一次(六打为一次),左右臂各打练36次,共72次停止。两臂有红肿疼热,用秘方洗药洗,即可解除(秘方附后)。
待到用全力靠打后两臂不疼了,为初乘功完成,大约需一年时间。
中乘功法是靠打铁桩。当木桩打练成以后,接练靠打铁桩。在地上埋一根茶杯粗的空心铁管桩,高度与木桩同。每天晚上7点到9点间练功。靠打方法是,先练无极桩功,把内气调运于双手臂中。当双手臂感到麻热沉重时,再以高马桩面对铁桩,以意运气,以气带力,用六靠臂法打靠铁桩。左右各36次,双侧共72次止。每次打练后,用洗药解除红肿疼热,以润皮肤。待到用力打铁桩而不疼时,为中乘功成。
上乘功法可分为两步练功。在一空地之上,四角各埋一根木桩,间隔3尺。南面东西二桩之间,在高与腰齐处,用大粗麻绳连好。练功时,人面南立于四桩中间,双手合抱于小腹前,舌抵上腭,双脚左右分开一肩宽,双膝微蹲,是为抱球式。双眼闭上,意守双小臂,呼吸自然,站抱球式5-10分钟后,运气于双臂,开始靠打四角连环桩。打法是右小臂靠打右前桩,上、下、外三面为一组。接着,左小臂以同样的方法靠打左前桩。然后,双臂分开外拥,身体以右背部肩胛骨后右后靠撞右后桩。靠撞后,以同样方法向左后靠撞左后桩。四桩打靠后,将双臂上举至正前方,握拳,高与头顶平。双小臂同时用下蹲力下砸面前两桩之间连接的大绳,反复做三次。以上五组动作为一次功,反复做36次止。打后用洗药洗臂5-10分钟,解除红肿,消炎润肤。四桩打练半年后,换练打袋子功。袋子功为铁臂功最后一步功法。缝制一个粗约一尺,高约三到四尺的帆布袋子,内装高梁10斤、绿豆20斤、铁砂20斤、沙沙(海边的小圆石,如玉米粒大小)70斤,共为120斤。将袋子靠墙放在铁凳或木凳上,面对南北方均可。每天晚上7-9点钟面对袋子,成半马步桩运气双臂后,以小臂上、下、外三面打练袋子。练时运用气力与全身合力,以意运气,以气带力,意到、气到、血到、力到,方可入妙。如此练上半年到一年以上,功夫大成。
北斗铁臂神功是由内致外,由软到硬,由硬到软;由柔致刚,由刚致柔,刚柔相济之后方为成功。在用力上,有由臂力、腰力、气力、整力的成熟过程。在断木桩与钢柱时,有力断、气断、神断三乘功夫。以力断为下乘,以气断为中乘,以意断为上乘。一般来说,三所初乘,六年中乘,九年上乘。但得真法,又有天赋且肯苦练的人,三年也可大成。条件不同,练成的时间长短也自然不同。
三、练功注意事项
要练成铁臂神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人人都能练成的。要成功,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明师指教得真传,功法正确无误。
2、学者聪明有悟性,能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
3、能苦练,有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的精神。
4、按步而练,不可急于求成。
5、双臂打练次数不可贪多,否则,自废其身。
6、节制性生活。
7、打练死杆,不靠活树。
8、运气双臂,不握空拳。
9、晚上7-9点练功为宜,不可乱练。
10、练后必须用洗药洗臂,以消红肿,使功入骨,永不褪功。
铁臂功的洗药
铁臂功的洗药由五味组成:透骨草5两、地骨皮3两、甘草2两、防风1两、红花5钱。五味药混合均匀待用。
洗用方法是,每次练功前,将混匀的洗药抓一把放入沙锅内,加入一斤水,熬开20分钟以上,到药汤变红为止。练功打靠双臂后,以药汤洗打练部位5-10分钟,即解除红肿疼热。每三天洗用三次后扔掉,再换新药,以同样方法熬制。连洗百天后,停用一个月,再洗用,直至成功为止,停功不洗。要灵活应用,练功有不适时,随时可用。
初练时,往屋中柱子上轻轻击之,每日数次,须使臂部上下左右都击到。往后用力渐猛,臂亦磨练渐坚硬,于是舍屋柱而就树干练之。树干粗糙,与之磨击,皮肤易于肿痛,仍按日习练。一年之后,更舍树干而就石轴练之。先击光滑之石,久而渐易以有棱角之石,按法周转击之,至能振臂一挥,而石碎为度。
于是此臂似铁石之坚,用以击人,鲜有不折筋断骨者;即便遇上刀剑棍棒,一举臂间,亦能摧折而遣,故虽赤手斗群欧,也无所顾忌了。此种功夫,见效很快,一年初步功成,三年已臻绝境。
练后须以洗臂秘方,煎汤洗之。
附:洗臂秘方
红花八分枳壳一钱五分牛膝二钱五加皮一钱五分杜仲一钱五分青皮一钱
铁臂金刚捶
铁臂金刚捶重在实战。它以“吞,吐,沉,浮,腾,挪,颠,闪,惊测,暴诈,喜,怒,悲,恐”等为主要技击宗法。
吞,让也。可避之,可化之,可退之,可防之,后发先至。“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搏击吞法,盖为吞身让位之意,实即避其利器,引狼入室,伺机反击之要法,彼施千般神力,旨意夺之躯位,伤及吾身,吾静观其变,避其锐势,让争毫微于俄倾,反着其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机;求大度潇洒,自然雄慨,亦有吞中吐,吞位吞,截吞,闪吞,粘吞,惊吞,诈吞,气吞,意吞之妙。
吐,发也,攻也。“胜兵先胜而后求站”,攻吐之时,必有精湛之功夫和取胜之条件,方能在实搏之时“闯洪门,入中宫,偷边门,夺躯位”;“精神内收若处子,浩气纵放似脱兔”。“万法俱运,浑然无间,有意无意,见势打势,自然而然”。猛吐刚走时,神在手前,意透敌后,攻中寓防,攻防一体,上有“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下有“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步势随意,势势相连,外通利器,神气慑人,内藏精义;“出无形,落无踪,击无影”。“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搏击之气势,像水之强大,漂起石头;像凶猛之鹰、鹫,快速搏击,捕杀鸟兽;像圆石从高山千仞滚下之气势,不可抗拒,所向无敌,慢吐柔去时,如“少女舞步,若闲而无意,跚跚而行”,外似安逸,内固气神,触之若鹰捉兔,沾物纵发,器器交加,无物能逃。
吞吐相连,莫测高深。若即若离,来去自然,刚柔阴阳,随心施制。击敌于“有意无意,有势无势”之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被敌胜,要善广防守,胜敌,要胜于进攻,而善守要藏隐真正意图,善攻者要雄峰急速,保获全胜。此乃金刚捶重要搏击大法。
颠,跌也。伸缩进退,斗技不斗力,随机应势,截势出招,“见力生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沾衣纵力”,施全身之器,近身管位,手擒叫绊,肘压肩靠,跨打腿缠,断其劲路,内聚外发;有顺颠、逆颠、横颠诸法。
沉,潜身下势,彼高吾低,彼浮吾沉。彼腾空,或直取吾上下盘,吾下势降身,着器挫敌,亦有心沉,气沉之妙。
浮,将彼拔根掀起,端去重心,亦浮。彼来吾升,吾去彼起,亦浮.力浮为先,心浮为帅。
沉浮相生相济,近身用之妙法,使之难测。
腾,起身纵跃,腾击要猛,乘胜追击;腾避要疾,回之丈外,拳拳有空。
挪,主侧门去化,引进落空,刚则柔应,慢则急随。
闪,轻步急走,侧闪移位偷身,避其利器,飘逸自然。定步闪身泰然,活步一闪即逝,来无踪去无影。
喜,心志为喜。喜眉笑眼,内紧外松,神松意紧,骄其轻进,暗度杀机,彼若亦此,为搅我故,笑里藏刀,截其心机,破其来势。
怒,努则大动,咄咄逼人,有“猛虎下山之威,食人之势”,硬开硬逼,排山倒海,无往不及,无往不胜,望而发怯,不战而胜;外动内静,神清志明,彼性暴急,吾激之尤怒,使其狂妄自大,入吾陷阱。
惊,声、势相惊,使其内寒战栗,惊悸;夺人之胆,彼必迟缓,手腿慌乱,无所主持,趁机猛上猛打,快攻直取。
测,揣测,估量。察彼之情色,外形;测之门宗,功底;揣其得技;视之地形外物,成竹在胸,虚晃逗引,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力取智胜。痕以知来,智以藏往,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悲,外似弱小,实为麻痹之途。
恐,恼怯退让,骄兵之计,佯似腿脚不灵,心惊胆颤。
悲恐之法,“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要示“形”伪装,必自功力笃实,佯胆怯必自勇,佯弱小必自大,假像欺敌,诱敌得益受制,即:“故善战者,制人而不知于人”。
暴,一狠二毒三要命,法势狠毒,心毒手辣,猛虎扑食,当场不让手,举手不留情,一举定乾坤。
诈,奸诈斗智,斗技,斗力,智谋兼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谋略与气势,使其不战而胜,是智取,妙着。
须知“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潜心习之,悟其机要,方得本门搏击正果。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8:24

三修功
“三修功”学自我爷爷那里,至于它源自哪个流派已无从考究。三修功的特点是易学易练,练功不受场地限制,因此深受广大学员喜爱。三修功法,一修功法,二修抗击力御敌,三修无边杀气摄敌。每天练功一次,不可间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练,实力即可大增,以后练功可以间断性进行。
功法
(一)养生式两脚相距比肩稍宽,两膝微屈,平行站立。收鄂直项,头上顶肩松沉,含胸拔背,松腰附臀,合膝撑胯,两臂环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五指自然分开,指尖相对。
要求:神光内敛,泛视前方。固身骨架微力外张,紧而不僵,松而不懈。自然闭口,合齿,舌擤上腭,用鼻呼吸,自然匀长。此式每次练功前站10分钟。
(二)运功式身体向左转,右脚不动,左脚左迈出半步,脚尖向左前方。同时,重心下沉,成高半马步状态。左臂向左侧伸出与腰同高,五指张开,掌心向前斜下,右手变拳屈臂抱于可肩前。
要求:1用鼻慢慢深吸气,同时将两肋胸骨向外撑起扩张;用鼻慢慢呼气,同时将全身每一块肌肉收紧,十趾用力抓地,右拳紧攥,左手五指用力*开,威目逼视左前方。
2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再呼吸三次,每一次呼气将肌肉的紧张度增加一分,吸气保持。这样,四呼四吸为一次,然后起立走动放松,如反复三次
(三)闭气法功架与运功式相同,用鼻慢慢吸气,骨架撑起,闭气,同气全身肌肉紧张,保持5--10秒然后用鼻慢慢呼气,并放松全身肌肉,姿势不变,如次反复,三次即可收功。然后进行放松。
注意问题:
1身体动作过程是伴随有意识活动,前手封无不阻,后手攻无不克,周身如钢浇铁铸,不畏任何击打,以强烈的攻击意识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这是练功的一个重要过程,这是练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2每次练功结束后要进行全身放松练习约五分钟,以免使肌肉要练功后仍处于紧张状态,影响练习效果,放松方法可以采用教材中的“松抖”。
四。抗击打专门练习
练习三修功十四天后便可以配合抗击打练习,击打用物为同伴的拳背,小臂或背。如没有伴可以用结实的布缝制一条微状布袋,粗以添充后宜为准,长40公分。内添谷物或干净细沙,
1承受击打的顺序为下面自下而上,左肋自下而上至手部、背部左侧自下而上、背部右侧自下而上、右肋自下而上至手部、左腿外侧自上而下、右脚外侧自上而下、心窝部位单练。
2、承受击打时应用鼻短促吸气或闭气,同时收紧肌肉,不可以在没有准备或放松的情况下受击,打击力度应控制在可承受限度内。
3、每天练功进行一次练习。练习完后要放松全身,并可以做全速出拳、出腿练习。
Magic思维定义上传
千斤神腿功
本功完全别于一般门派的“腿功”功法,修炼本功完全不用任何器械(包括沙袋),靠内劲外发而成无坚不摧的杀伤力。
本功分七步练法:
第一步:面壁通任督脉
本步即本门正道内功第一式,本式不但可练腰腿之劲,更是练内丹之捷径,也是通大小周天的入门式(详见本门正道内功初级功法),同时尚有另一妙用:25岁以内的人练习可增高作用,对肥胖症亦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练法:找一垂直、光滑之墙壁,双脚平行与肩同宽面墙而立,下蹲时脚尖、膝盖、鼻尖必须触墙,同时吸气。呼气时在百会穴的带领下站直有意将脊椎拉直的意念,起立的过程中脚尖、膝盖、鼻尖都不能离开墙壁。呼吸、动作在不觉胸窝憋闷的情况下越缓越好。初练时一分钟起落3次左右为宜,正常达标后一般一分钟上下一次。随着功力的增大,双脚的距离逐渐缩小,直至双脚并立亦能上下49次时第一步功成。此时双腿之力超出常人数倍,此时不论跑步、练套路、擂台搏击均感体力明显增强。练习日久,臀部可触及脚后跟,而且更不可思议者,在正常的下蹲时,臀部更可触及地面,此即王芗斋先生所谓的“脊椎拉长一尺的量”。而脊椎的拉长更是强劲发力的前提!
第二步:松髋(胯)开骶
髋(胯)骶松后内劲才能下达至足,腿的灵活、劲力的大小取决胯、骶的圆活。故此式更应认真体悟。
松胯法:两脚分开约30-40厘米,足跟相对,足尖外撇至极限时双脚成“一”字,两腿伸直,身体中正,双手在胸前合十成掌,然后曲膝下蹲至大腿成水平时由百会穴带领站直。一上一下共49次。吸气时意在下丹田(脐下1.5寸)。动作越缓越好。
开骶法:双脚平与肩宽站立,双脚尖内扣至极限亦成“一”字时,身体向前俯,双手在体前抱圆。身体前俯至极限时,由大椎带领往回收,一前一后为一次共49次。吸气时意在下丹田。
本式对全身的平衡通过双脚的调节而达到上、下、左、右均衡的状态。在实成中不论哪一个角度发力都可达到最佳状态。
第三步:老君悟道
本法实即内家功夫秘传的松膝法,各位都听说过松肩、松腰、松胯,还未听说过松膝吧,皆因此法历来为不传之秘,事实上膝不松则力难达于脚掌,击至人身则无甚穿透力。常见踢烂不少沙袋、木桩的“高手”与人实搏无一击必杀的威力,实不韵此法之妙。
练法:双脚并拢站立,双手叉腰,脚部放松向下跪,胯向前靠,使大腿与躯干成一直线,下颌内扣,头顶向上顶,跪的时间越长越好。意想把膝跪足面。极限时提膝慢慢起立,做30次。
要点:缩臀靠胯、百会向上顶,下颌靠胸,把全身重心放在膝部,起立时要缓,必须由百会穴带领,使重心由膝起至足。跪时酸麻胀极难忍受,起立时只觉有一股热流由膝直冲至脚底畅快无比。此式练久则小腿胫骨部肌肉丰满,充满弹性,不怕强力踢击,实腿功妙秘之法。(本人弟子多人习此功成,实战时不但无人敢碰其腿,且遭木棒扫击时亦仅轻微红肿,足见其效)而且对膝、踝外伤、风湿、及因外练胫骨致伤的后遗症有效。
第四步:拐李所道
双脚开立与肩宽,左手立掌放于膻中穴处,右手右脚向右横伸,脚尖向上,右掌心向下,吸气时左腿缓慢下蹲,气沉丹田,右手右脚亦保持平稳向下沉。呼气时缓慢起立,由百会穴带领向上站直左腿。左右腿各练30次。
第五步:仙姑坐蓬
双脚并行同肩宽,双手叉腰,吸气时双膝并拢,双脚掌不动向下跪至极限时脚掌外侧向上翻起,使小腿肚内侧与大腿内侧触及地面,臀部坐在地上为止,即刻缓慢呼气站直,30次为上。
本功第四步对大腿后侧的肌腱、经络有着良好的煅炼作用。第五步功法则对大腿内侧敏感的皮肤、神经、薄弱环节进行煅炼,使其坚韧有弹性。一般门派的腿功都是以练阳面为主——即前面的肌肉筋骨,对阴面的部位——内侧、后侧,煅炼不够,而成为薄弱之处,本功正好弥补了此处的不足,兼而练之则效果更佳。
第六步:足画太极
本步乃武功下三路的根本,能运气达于趾,脚要有擒拿、封闭气血之能,不练此式则极难达到,本法亦是腿技最高技法“点腿”的入门必修技能。
练法:双手叉腰(先练左式)提膝大腿呈水平,小腿自然下垂,足尖上翘下扣各10次后,脚背连及脚尖画圆“○”,先向右向后10次,向左向内划10次圆,然后脚背绷直,用柔劲向斜前方弹出,小腿与大腿成一直线,然后足尖上翘、足跟外蹬,足尖下踩足跟内收,反复做10次,然后足背绷直,脚尖向左向内划圆10次,向右向外划10次圆,然后换右腿做,左右各30次。
第七步:三才合一
此式为“意练”,不论站或坐,任取一式,力达脚尖,此时腿已不是“腿”而是无坚不摧的金钢钻,“足”之到处则石碎、墙穿,无物可挡。亦可抬腿书写“一击必杀、无下无敌”写至极限则换另一脚“写”之。久练则可养成一股骇人的威势,在实战中产生惊人的威力。
无极八卦硬气功
无极八卦硬气功修炼方法简便,第一次练习就有显著效果。全功成就十八种武术劲力功夫:坤卦:铁肚功;兑卦:大力开山掌、桶子功;乾卦:铁裆功、金刚杵劲(1)、玄门阴掌;坎卦:;罗汉功、金刚杵劲(2)、铁肘功;艮卦:铜壁功、内力?劲;震卦:铁布衫、金刚指;巽卦:铁颈功、铁拳功;离卦:铁头功、铁肩功、靠劲。
诀曰:“先天为体,后天为用;阴阳互补,动静相宜。内以坎离交合为基,外以五行攒簇相助。左右无别同时运,上下有序依次行。推拿聚散,借八卦周流互生之功;顶压鼓荡,成百邪无可侵凌之体。终以乾坤倒转运,返老还童是圣婴。”
这首歌诀,道出了八卦硬气功的修炼原则,主体功法、辅助功法的运用、进展及最后成就。
“先天为体”,是说八卦硬气功是以先天八卦为根本原则,不外坎离交合,风雷相搏,山泽通气,乾坤定位。“后天为用”,是说八卦硬气功重后天调整,先天八卦定太极状,而人体整体结构并非太极状,惟有头、胸、腹腔三处呈太极。人体结构是一个后天八卦,所以宜重在后天八卦的表达、开发,运动过程应是以后天八卦顺序而循行。
“阴阳互补,动静相宜”,是说八卦硬气功方法阴阳兼顾,阴阳平衡,体合大道(一阴一阳之为道)。在锻炼方法上,上下、前后、左右、动静皆得以照顾,不急不缓,不偏不废,崇尚中庸。
“内以坎离交合为基,外以五行攒簇相助”,是说八卦硬气功以下丹田、中丹田的坎精离火交合为基础,铁肚功即完成这一课目。五脏六腑之五行气也聚集于此,息息不断,步步不离。
“左右无别同时运,上下有序依次行”。左为脾土气,右为肝目气,二气在铁裆功训练中同时运行,也可以单独运用,起着益肝、健脾、壮丹等特殊效果。“上下有序”这句是说全功训练过程是依后天八卦的运转,第一步功重在下丹田,从坤卦壮腹成就铁肚功;第二步功在中丹田,兑卦膻中;第三步功在海底,以乾金补海底固肾气;第四步功在命门坎水;第五步功在背心艮山;第六步功在大椎震雷;第七步功在后脑巽风;第八步功练头顶离火,循行于后天八卦周天。
“推拿聚散,借八卦周流互生之功,顶压鼓荡,成百邪无可侵凌之体”。这句是说练八卦硬气功还要讲究穴位的推拿点按揉拍,以令穴位、身体能场能大开大合,固精增本。进一步,还要顶、压、鼓荡,炼丹田胎息,炼整个体表呼吸,诸邪不侵、斫挞无伤痛的身体。
“终以乾坤倒转运,返老还童是圣婴”。两句,是说修炼至离大卦时,也是由硬气功入手修成仙丹大道了,待时机成熟,自转内丹大周天,乾天入坤土,坤气入乾天,自然又呈泰()卦,内运乾象大哉乾元之强健不息之功,外呈坤象柔顺至善之德,心性如婴儿,肌肤如婴儿,大智若愚,知其雄,守其雌,乃由凡入仙之圣婴者也。
此外,八卦硬气功是内、外同修,气、力、劲并炼,内固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寓实用武术功夫于内功修炼法之中,不走弯路,直证内外功夫。
八卦硬气功达到修炼,起于坤卦,终于离卦,内有以八大穴位为中心,外有掌、指、拳、肘、杵、肩、阴、阳合八种功夫、劲力。八卦硬气功成就次序表
次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第七步第八步
卦位坤兑乾坎艮震巽离
内炼中心小腹膻中体腔阴部海底命门背心大椎玉枕头顶
功名铁肚功桶子功铁裆功罗汉功铜壁功铁布衫铁颈功铁头功
外炼劲力金刚手大力开山掌玄门阴掌铁肘功金刚杵内力?劲金刚指铁拳功铁肩功
配合练法揉腹开合顶压排打揉温养膻中腑卧顶压排打点揉顶压,水火功揉顶压,壮火功撞、揉、顶压排打插指顶撞压呼吸温养意守捂揉顶压呼吸温养意守撞击顶压

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1-9-14 22:58:49

黑龙十八手
起势
要领: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右脚向右撤步(于肩同宽)的同时稍左转体,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尖向侧前;右拳护于右额下方稍右,拳心向内稍下;左臂微屈,左掌按压手左胯外侧约20厘米处,掌刃向外,头左甩,目视前方。
要求:撤步要快,重心偏后腿,侧身对敌。
一、青龙探爪(空手夺刃)
要领:左闪步的同时,右挑膝,左立掌向左前振击(于肋平)。右爪于右膝外侧向下砍击、目视右膝。随即在右脚向后落地成左弓步的同时,右爪前击,左拳收于腰际,目视前方。
要求,右爪砍击、前击要有力。
二、龙女照镜(拦门摔)
要领:(接上动不停)右脚前扫,脚跟不离地同时右手八字掌屈肘后挑,掌心向内,左掌护于右肋前,掌心向下,目视右后。
要求:挑扫协调、有力,重心偏于左腿。
三、怪蟒翻身(攻击腹背摔)
要领:(上动略停)右脚向前上步成马步的同时左转体,右臂屈肘摆击左脚向左后撤步(两膝微屈)随即弯腰顶臀,两手向左后猛力拉带,目视左后。
要求:肘击、背摔要猛。
四、腋底偷桃(击裆推胸)
要领:(接上动不停)
1、右脚步振脚的同时左脚前伸,右拳收于腰际,随即在成左骑龙步的同时左刁拿上架,右立拳前击(于裆平),目视右手。
2、速起身右勾拳上击。左掌护于右肋。
3、随即右脚向前上步成弓步的同时,双爪前推,目视前方。
要求:快速、连贯、有力
五、踹腿锁喉
要领:(上动略停)
1、左脚垫步的同时右脚屈膝抬平,脚尖内收,两掌置于胸前、掌心向下。
2、右脚铲腿的同时,两掌前插,随即在成右弓步的同时,左手抓握右手腕合力锁至胸前,目视前下。
要求:锁、踹要快速、有力。
六、二龙戏珠(压臂戳眼)
要领:(上动略停)
1、右脚向前下步的同时,左手挡压至胸前。
2、随即左刁拿手由前上压带至右肋前的同时,右龙须指前戳,目视右手。
要求:两臂动作连贯、有力。
七、玉龙盘腿(磨盘腿)
要领:(接上动不停)两臂微屈外张至于体侧(虎口相对)的同时,右脚做磨盘腿,目视前下。
要求:重心要稳。
八、截肘扣带
要领:(接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落地,做截肘扣带。
要求:快速、有力。
九、黑龙摆爪(击肋携臂)
要领:(接上动略停)
1、左脚向前上步的同时,两手在腹约30厘米处合掌,随即两手变拳,右臂屈臂右立拳向右横击约30厘米,目视右手。
2、右后转体成弓步的同时,右臂屈肘上挑下压至右膝,左刁拿手推至左肋前,目视前下。
要求:横击要猛,转体、挑、压要协调,快速、有力。
十、乌龙摆尾(闪身撩裆)
要领:(接上动不停)
1、右脚收回成丁步的同时,左转体,左刁拿手上架,右刁拿手反撩,目右视。
2、随即右脚反撩。
3、右脚落地的同时右转体成弓步,右刁拿手上架,左爪前击,目视前方。
要求:撩脚快速、有力。
十一、金银双勾(击腹勾摔)
要领:(上动略停)
1、左脚向前上步的同时,右勾拳前击(稍右),左手拍击右小臂,目视右拳。
2、起右脚勾踢的同时,右掌向右砍击。
3、右脚向后落地的同时右转体成右骑龙步,右拳收于腰际,左拳下击,目视前下。
要求:勾拳要猛,勾踢、砍击要协调、有力
十二、瞒天过海(迷眼撞头)
要领:(接上动不停)
1、稍转体的同时,左手突然后扬,掌心向上目视左右。
2、左转体起身,右脚向前蹬出(于腹平)两拳收于腹际。
3、右脚前落地,随即左挑膝,目视左膝。
要求:扬沙动作要形象,蹬脚、挑膝要协调、快速、有力,重心要稳。
十三、金鸡独立(拉臂撞胸)
要领:(接上动不停)
1、左脚向前落地的同时,双掌向前上叉架,右内左外,目视两掌。
2、随即左手抓掌右手腕带至右腹前的同时,右挑膝目视左膝。
要求:叉掌、挑膝连贯、有力。
十四、龙盘玉柱(抱膝击头)
要领:(接上动略停)
1、右脚向前落地成弓步,右肩前顶的同时,两手前伸(成抱膝状)后带至右膝内侧目视前下。
2、左脚向前上步成左骑龙步的同时,左拳收于腰际,右爪向前下猛按,目视右爪。
要求:后带、前顶、下按应快速、有力。
十五、毒龙出洞(砍腿击胸)
要领:(接上动不停)
1、重心移成右三七步的同时,右掌上架,左掌下砍至裆前约10-20厘米处,目视前下。
2、左弓步的同时左转体,左刁拿手上架,右掌前击,目视前方。
要求:下砍、前击应快速、连贯,有力。
十六、野马奋蹄(带臂截腿)
要领:(接上动略停)起身的同时两手前伸做抓臂状,随即后带到期右胯外侧的同时右脚截腿,目视前下。
要求:截腿快速、有力。
十七、单掌推碑(击腹推胸)
要领:(接上动不停)
1、右脚向前落地的同时左转体,左手拨至头侧,掌心向内右臂屈肘,右立拳向前稍右振击(于腹同高)。
2、右脚向前一大步成三七步的同时,左掌压于裆前,拇指向内,右掌前击,目前视。
要求:上步连贯、快速、振拳、前击有力。
十八、骑龙入水(插裆击胸)
要领:(接上动略停)
1、稍左转体的同时成左骑龙步,左刁拿手上架,右勾拳前击,目视右拳。
2、随即右拳变掌突然向前下插击(于裆平)。
3、右脚向右侧步成右弓步的同时,右掌变拳收于腰际,左掌前击,目视左掌。
要求:连贯、快速、有力。
收势
要领:(接上动不停)
1、左脚向后撤步的同时起身,两臂前伸,掌臂向上。
2、右脚掌靠拢左脚的同时,两手向下经两胯外侧,向后划弧。
3、再向上、向下缓慢按至胸前。
4、再按至腹前。
5、随即恢复立脚点正姿势。
要求:协调,精神面貌要好。
秘传杀手拳
秘传杀手拳亦叫追魂夺命煞手拳,是一路十分注重实战及攻击效果的古朴拳脚套路,该拳动作简练精绝,招法凶狠毒辣,功势迅猛爆烈,实为防身自卫、克敌制胜之法宝。实战中应用时,杀手拳讲究连环攻杀,专取敌要害部位及脆弱之处用攻势凌厉的拳脚、肘膝及掌指等攻击武器进行连续猛击,往往于瞬间即可制敌伤残、昏迷或者丧命。故具有较强的攻击杀伤力及独特的制敌功效。正因如此,杀手拳至今仍鲜为人知,笔者有幸随一民间隐师学得此拳,深感此拳不同凡响,多年来一直勤习不辍,倾心修炼。
一、动作分解
预备式(抱虎归山)
动作说明:在并步垂手的基础上,双手握拳快速紧抱于两腰侧,同时头向左甩,目左式。
要点:抱拳与甩头左式要同步,并注意挺胸收腹、沉肩坠肘、下颌内收、神情专注。
(一)双剑斩妖魔
动作说明:上式稍停,左脚随身体左转前进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双臂迅速向体侧格挡,拳心相对,与肩同宽,随即双拳变掌向前下方猛力夹劈,力达掌轮,目视双掌。
要点:格臂夹劈要快速连贯,凶狠有力。
技击实用法:设敌用双峰贯耳攻击我头部,我速起双臂格挡,然后迅速用双掌夹劈敌颈。
(二)猛虎擒羊
动作说明:紧接上式,右脚猛力蹬地屈膝上顶,同时,双掌变爪抓压于两腰侧。右脚迅速前落蹬地左转成横裆步,同时左爪抓搂于腰际,右臂曲肘向前下方盘击,目视右臂。
要点:双手抓压与右膝上顶要协调同步,并且要形成上下夹击之式,转体盘肘要充分利用蹬腿扭腰之合力。
技击实用法:接双剑斩魔后,双手迅速抓住敌发向下猛按,同时用右膝顶撞敌脸,随后落右脚于敌两腿之间,配合转体用右肘盘击敌脖或腮部。
(三)双掌拍蝴蝶
动作说明:上式稍停,身体右转,90度,重心后移至左脚成右虚步,同时左掌经面前向下横掌拍击(掌指朝右,掌心朝下),右拳收抱于腰际,随后,右脚后撤成左弓步,右掌经胸前急速横掌下拍,左掌置于右肩前,目视右掌。
要点:双掌横拍要快速连贯,撤步要轻快,灵活,稳健。
技击实用法:设敌由前将我拦腰抱住,我上体稍后座以卸敌力,同时用左掌横拍敌头顶百会穴,随即我右脚急速后撤挣脱敌之缠抱,同时用右掌猛力拍击敌后脑部。
(四)追魂三腿
动作说明:上式稍停,重心迅速后移至右脚,随即提左脚向前蹬踢,而后左脚迅即屈膝回收继而展髋向前上方侧踹,左脚前踏落地的同时用右脚向左前方擦地钩踢(高与膝平),左掌置于右肩前,右掌变钩摆手体后,目视右脚。
要点:蹬踢变侧踹要突然而神速,钩踢要脚跟擦地斜踢并有摆荡之力。
技击实用法:设敌用劈拳砸我头部,我迅速起左脚蹬踢敌胸再变踹腿攻击敌喉,随即乘敌受击重心不稳时用右钩踢将敌踢倒。
(五)铁臂锁苍龙
动作说明:紧接上式,右脚落地之后迅速转体后绊,同时左掌自右肩前向左后搂抓抱腰,右臂猛屈配合腰部发力迅速盘肘锁喉,目视右小臂内侧。
要点:右腿后绊与盘肘锁喉要浑然一体,短促有力。
技击实用法:若我钩踢敌足跟落空后,迅速直腿后绊踢腿,同时用左手搂抓敌臂,右小臂内侧紧锁敌喉,配合腰部发力将敌摔倒。
(六)钟馗捉鬼
动作说明:紧接上式,左脚猛力蹬地右转成左跪步,同时左拳划一小弧经胸前向下栽捶,力达拳面,右拳上架于右肩前上方,目视左拳。
要点:架拳栽捶要充分利用蹬腿转体之力。
技击实用法:设我用铁臂锁苍龙将敌摔倒,我迅速用左膝盖跪压敌脖,同时用左拳配合转体猛力栽捶敌胸部。
(七)判官摧命
动作说明:上式稍停,右脚猛然蹬地立起,同时提起左脚展髋旋身向左前方猛力侧踹,左脚前落,右脚蹬地向左扭腰,同时用右掌猛力向左前方劈击,左掌及时收护于右肩前,目视右掌。
要点:起身要快,踹腿要狠,劈掌要有力。
技击实用法:设敌用右直拳或平钩拳攻击我上盘头部,我稍后闪的同时出左脚侧踹敌腹,随即,我左脚迅速前落,同时用右掌猛力砍劈敌颈。
(八)饿虎夺食
动作说明:紧接上式,上身急速右转后闪成半马步,同时左掌经胸前向左下方横掌拍按,右掌收护于左肩前,随即,右脚猛力后蹬左转成跟步,同时右掌变拳急速向前上方猛力直击,左掌护住胸部,目视右拳。
要点:后闪横掌拍按要敏捷迅快,右拳直击要配合蹬腿、扭腰,三力合一。
技击实用法:设敌用右脚弹踢我裆部,我稍后闪的同时,用左掌拍击敌足背,乘敌腿前落地时,我突发右直拳猛击敌面。
(九)追命三腿
动作说明:上式稍停,重心迅速后移,同时提左脚向左侧方猛力铲击,随后落地换腿用右脚向前弹踢,紧接着右腿捎屈膝回收再变右边腿向前上方侧踢,同时身体向左侧倾斜,左拳护胸,右拳猛向后甩,目视右脚。
要点:三腿连击要紧密连贯,快速有力。
技击实用法:设敌用低位腿攻我下盘,我迅速及时地起左腿铲击敌胫,乘敌受创负痛时,我立刻换右脚连续踢敌裆腹及头部。
(十)小鬼倒大树
动作说明:紧接上式,右脚落地成马步,同时右拳由后向前抄起,左掌横按于右小臂上,随即,右脚蹬地,身体左转90度成弓步,同时左掌搂抓于左腰际,猛翻右肘向前上方盘击,目视右肘。
要点:马步抄拳与搂抓盘肘要连贯协调,快速有力。
技击实用法:设敌用左边腿踢我腰部,我及时用右肘弯及左掌抄抱敌腿,随即向左转体扭腰用力将敌别翻。
(十一)披荆斩棘
动作说明:上式稍停,左脚蹬地右转体成横裆步,同时左拳变掌自右手腕上部穿过并翻掌向下别压,右拳顺势变掌护住左肩,随即右脚蹬地左转体成矮跟步,右掌向下猛力直劈,左掌收护于胸前,目视右掌。
要点:穿掌别压要一气呵成,右掌砍劈要突然而沉重有力。
技击实用法:设敌用右下钩拳击我腹部,我用左掌拍击敌腕进行防守,并顺势从敌腋下穿过别臂扒肩下压,随后挥右掌猛力向下砍劈敌脖。
收式(并步抱拳)
动作说明:上式稍停,身体右转,左脚向右脚并拢,同时双掌变拳紧抱于腰际,目左视,而后双手垂于体侧,目转视正前方。
[编辑本段]二、补充说明
1、秘传杀手拳虽然具有较强的攻击杀伤力及独特的制敌功效,然而这要借助于过硬的基本功(攻击力量、协调性及抗击能力)方能得以体现。因此,爱好者在熟练掌握拳路技法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功力训练,如击打沙袋,踹击木桩等。
2、秘传杀手拳,但从其套路来看,似乎简单明了,平淡无奇,实则内藏诸多妙法杀着,爱好者必须倾心修炼、刻意揣摩玩味,方能在防身制敌方面有所悟、有所获、有所得。
3、每个招式,笔者仅介绍了一种技击实用法,事实上,秘传杀手拳每招每式皆有多种实战用途,而且,任何一招即可独立使用,亦能招招连用,皆可产生较强的制敌功效。
4、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望武林前辈及同好斧正。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武术流派简述(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