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星人 发表于 2010-10-21 17:43:00

(转帖)中国古代兵器及战术

作者:不详 来源:魔界论坛
矛、戈、戟
古代的兵器,都是冷的,《三国演义》中常说“一声炮响”,然后冲出一队伏兵,那是瞎扯,那
时根本没发明火药。虎贲将军曾说过一些古代冷兵器知识,我觉得有的地方不完全,补充几点。
先说戈。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东东,别处似乎没有,它的构造,简单的说就是一把长柄大镰刀,
可以从正面从上到下啄人脑袋,也可以交汇时横啄人胸口,还可以钩人脖子,也许这个戈就是从
镰刀演化而来的。后来人们把矛和戈结合,就变成了戟,戈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另外,戈是
随着战车一起出现的,战车互相之间有距离,挥舞起来还行,骑兵和步兵互相距离近了,挥舞起
来还会妨碍别人,所以战车渐渐没落,戈在此之前就淘汰了。
矛是什么,可以不多说了,想来大家都知道。周〈考工记〉说,矛分酋矛和彝矛,前者步兵用,
长二丈,后者战车用,长二丈四尺,按当时的尺度推算,都有四米多到五米多,秦兵马俑坑里有
的长矛达六米多,比张飞的丈八厉害多了。除了投掷用的标枪,一般矛是越长越好,我矛长能刺
到你,你矛短刺不到我,那你就吃亏了。使用长矛,不在武艺是否精湛,也不必挥舞,而在于整
队士兵训练有素,队伍严整,如林的长矛方阵冲来,是很难抵挡的。古代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
重步兵方阵,矛长七米多,披重甲,打败了波斯骑兵和战车,成为世界的伟大征服者。如果张飞
真使丈八蛇矛,就算四米,那也算短的。曹*对付马超时,有人说“关西兵习长矛,非精选前
锋,不可当也。”那时人们对长矛已十分看重。槊、枪、捎(矛字旁)都是矛,原理一样,形状
稍有不同,说槊是铁杆做的枪,有点牵强,说老实话,极沉重的枪除了抗得累,没多少意义,五
代时王彦章倒是用铁杆枪,据说重百斤,人称王铁枪,但后来兵败被擒。宋以后习惯把矛都叫
枪。火器出现后,大方阵遇到了克星,分散灵活的小阵更适合需要。戚继光《练兵实记》中,推
崇一丈二尺多长的短矛,枪头也就四两重,他的经验是一个十四五人的分队(鸳鸯阵,还可以再
分一次)使用不同兵器,互相结合,发挥作用,有散兵战的味道,这是戚继光在江南多山靠海处
对付倭寇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不是单一兵器的大方阵,矛太长就不灵活。矛最后当然淘汰了,
枪刺的出现最后终结了矛在战场的地位,所以是矛的掘墓人。但枪刺的功能同矛一样,也可算是
矛的继承人戟,是矛和戈的结合,可钩可刺,威力比戈强。开始的戟是十字型的,后来式样简
单,就是在矛头下加一个横刃或钩刃。长戟较多,双戟是短柄的,至于手戟和小戟是一回事,主
要用来投掷,典韦、刘备、董卓都用过,有图画上描绘手戟是十字型的,我比较相信,这样一来
力的分布要平衡,适合投掷。从长戟的的形状看,很象后世的钩镰枪,使用起来要复杂,不如矛
简便,练兵打仗,还是长矛兵训练起来快。前面我说过,古代推崇严密的大方阵,需要挥舞的兵
器会影响旁边的人,破坏方阵的整齐,,所以戟渐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国演义》中吕布的戟,实际上叫戟刀,那时没出世。一条与枪杆平行的竖刃,稍往里凹呈弧
型,其实还不如俄罗斯人古代的大钺战斗力强。虽然这玩意样子好看,后世似乎从没人在实战中
用过。
刀、剑、斧
因为重炮兄谈了很多,我只好换个角度说,多说点用法及战术,以免成为抄袭。刀、剑、斧都是
可以砍人的,我把它们放在一类里边了。剑是双面开刃的,刀只一面开刃。斧则开刃面短而背更
厚实。日本人把他们的刀叫做剑,但真正的用法与形状都是刀,而且其战斗力和实用性都超过了
剑。
中国古代作为兵器使用,先有剑、斧,后有刀。因为冶炼技术问题,早期的剑都不过半米长,后
来才出现长剑。剑砍起来太轻,刺起来太短,实战不如刀。而斧太沉重,开刃面又短,使用不够
灵活,所以刀是最好的。剑很多时候只作为军官的自佩武器,好比现在军官配shouqiang。在许多中国
古代战争场面中,剑是做为zx工具被提到的。
斧,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一功能不在本话题内。我要说的是实战中的用法,斧无论长短,在中国古
代战争中最大的用处是砍敌方的鹿角、距马等防御设施。或者守城时砍敌人的云梯,另外还有登
城柯,也是一种斧子,可以在城墙上挖洞,看来中国古代斧作为工兵用具更多些。斧用于砍人力
量当然也大,但惯性也大,一击不中,可能遭反击而来不及抵挡。再说连续挥舞要消耗很大力
气,所谓程咬金的三斧头。西方的战斧也用过一段时间,特别是早期日尔曼人,他们的斧要轻巧
些,还可以投掷,但后来被剑取代了。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曾用斧,很薄,刃很长呈弧型,除
了劈砍,还能下端插在地上做枪架。
刀在中国是铁器时代才开始常用的,长柄刀和短柄刀都用,相对来说,短柄刀可以单手持,另一
只手持盾,所以功防兼备,可以作为长矛和弓箭手的掩护,在登城时也比长矛有利。短兵相接混
战时,砍杀的威力也很大。但如果组成严整的阵型,就会由于距离太短较难发挥优势。长矛和刀
牌是相辅相成,不能偏废,我们到现在还用长矛大刀形容冷兵器时代或落后的武器。
长柄刀除了唐代陌刀队,似乎整队用刀的记载不多,宋代时出现过形状不一的长刀,其实大多功
能相似,武经总要上画的八种刀,其中戟刀就是演义里吕布的方天戟,可见那东东其实也是刀。
因为长柄刀笨重,作为单兵武器还可以,集团使用不便,所以唐以后没有再出现成建制的长刀
队。明清,长刀主要是武举中的考核项目。
最后说说马刀,这也是短刀,同步兵用的比,更加弯曲。这也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从马上辟
砍,奔马本身有冲力,刀轻巧些不影响威力,同时人骑在马上位置较高,从上到下砍或两马交汇
时砍,不要求砍得太深,一时拔不出或许还对骑手造成威胁。刃面弯曲的刀不在于把对手砍出很
深的创口,而是要把创口切得很长,流血多,这也一样可以致人死命。
弓、弩、石炮
弓,是古代最普遍的远程武器,似乎没有哪个民族没有使用过。中国古代一直很看重弓箭,弓的
力度、射程、准确率是考核每一位将士的重要标准。但从弓箭的使用来看,一两个好的弓箭手只
能发挥狙击手的作用,成队的弓箭手发出的箭雨才是可怕的。原来的箭头是以穿刺为目的,后来
有了倒钩,对人的伤害就更大。弩是弓的复杂化,可以一直绷着铉,还有瞄准器(望山)和扳机
(悬刀),弩的发展方向是从臂张到踏张到腰张,还有用几人甚至十几人用绞盘张开的双弓、三
弓床子弩,这些变化说明弩是出于加强穿透力的需要,来对付厚盾重甲。但这样一来要搭进很多
人力,而且装箭的速度也很慢,利守不利攻,火药出现后,弩慢慢被火器取代了。
石炮,我之所以这么叫,是为了同火炮区别。也就是发石车,中国最早的实战记载是官渡之战,
很长时间里都是靠人猛拉绳子,使杠杆另一头的石头或纵火物飞出去,最大的炮要用一二百人同
时使用。元朝才开始用石头下沉使另一端翘起的办法发石。可以想象这玩意虽然声势吓人,但精
确度很低,搬运也不便,用来打比较固定的目标尚可,对付单个敌人估计是百发不中的。
这三样放一起,因为这是冷兵器时代三大远程武器,驽和炮虽然看上去比弓威力大得多,但淘汰
得比弓早,因为这往往得在自己处在守势时更用得着,或者是自己实力远胜对手,将敌人团团包
围时用。它们主要是为了弥补弓箭难以穿透重甲的目的而存在,但有好多游牧民族靠骑射灵活机
动,称雄一时,不大依赖弩和炮。而且弩、炮既笨重,又占用人力,还得有军队保护,弊端极
大。当然它也有存在的理由,直到火器使用。
杂兵
凡是在刀枪剑戟等成编制武器之外的,都可以称为杂兵。这些武器按使用效果细分的话,有这样
几类。
1,钝器。有锤、鞭、锏、殳等。殳,就是大头棍,最简单最易得的兵器,在头上砸一下也够你受
的,如果再钉几根钉子,就成了狼牙棒,更能致人死命。这里的鞭是所谓钢鞭而不是软鞭,和锏
形状各异,但都是金属或包金属的短棍。长的软鞭在战场上用不着,挥舞起来,恐怕更容易打到
自己人。锤,据说是从羌人那里传来的,作为将领的个人武器是有,也可以当仪仗或刑具,但使
用者得用巨大的力气,似乎没有成队用锤的部队。这些兵器殳算特例,古代有把它列如编制的,
但常是临时凑合的军队。如牧野之战,纣王发给战俘和囚犯殳,将他们驱上战场,结果“前徒倒
戈,血流飘殳”。李自成与明孙传庭柿园一战,闯军很多使用大头棍,中盔立碎,那是李自成军
缺乏武器所致。
2,软兵器。如软鞭、飞锤、飞抓、三节棍、九节鞭等,这些武器一般在个人格斗中能发挥一定作
用,但军队是一部协调运作的战争机器,这种易误伤战友的器械是派不了多大用处的。这几样大
多是为给人造成钝器打击伤害,飞抓则可以让盗贼攀援房墙。严格地说,这些是凶器而非兵器。
3,叉、铛、狼筅等。这些武器都可以说是矛的变种,叉有两股也有三股,西方的所谓戟其实是三
股叉,中国人又叫它三叉戟,原本是渔民的捕鱼工具,被视为海王的象征。相对来说,三股叉中
间那一股长些,刺人最利,两股的用力平均,反不那么锋利。但叉刺人是力量会被支叉挡住,刺
得不深,杀伤力不足,不如矛,但叉可以较方便地挑起东西,而且招架敌人的武器更合用,所以
也用存在的理由。清八旗骑兵用三股的马叉比较多。铛,其实也是叉,但旁边两股只是稍呈弧型
向前弯曲,据说攻防兼备,但用的面不广,我知道的只有隋唐演义里宇文成都用过。狼筅,是一
根大毛竹,留下枝伢,头上安一矛头,看上去极其笨重,但抵挡敌人的刀枪很有效,戚继光平倭
时把它作为重要的防御武器。另外还有月牙朝里弯曲的铲,那是对付攀梯登城的敌军的。
4,镖、投枪、乾坤圈等。这些是投掷类兵器。其中镖就是飞刀,形制很小,除了演义中的扈三
娘、祝融等,在实际战场上没什么用处。投枪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有用的,不普遍,但希腊罗马把
它却列入重要的远程兵器。乾坤圈是蒙古人常用的,外面有钉子等利器,平时挂在左手,用时用
手指套住旋转,掷出刺割人面目。后人画那吒的乾坤圈,是光溜溜一个圈,那是误解
防具
盔甲常被合称,其实也有护头和护身之分。中国最早的盔甲实物出土于商代,之后形态和质料有
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直到今天的头盔和防弹衣。
相对来说,虽有五花八门的盔的称号,但古今中外的头盔式样相访,西方武士的头盔有面罩,中
国大概也有,因为史书上常有“免胄示众”的动作,不除下头盔,别人就认不得他,想必是遮住
面孔的。想来头就那么个形状,头盔翻不了啥新花样。
盾,古代也叫防牌,有木做的,藤做的,也有蒙铁皮、皮革的,形状有方、有圆、有上端带个缺
口的,罗马士兵的盾上常标志部队番号、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爱在盾上绘族徽,中国则多绘怪兽模
样。一般骑兵的盾小些,步兵的盾大些。古代希腊、罗马的重步兵用极大的盾,中国则有一种盾
可插在地下,弓箭手在后面放箭。盾最大的功能是防箭,火器出现后,盾就失去了作用,可到了
今天,防暴zx的盾防御暴民的石块倒很有效,样子也没大变化。
值得多说说的是甲,虽然书本上经常说铁甲,但中国常见的甲是皮做的,上面缀些铁片,在心口
等要害部位蒙块大点的,叫护心镜。希腊罗马的甲也多是皮的,中世纪的骑士才有全是铁制的
甲,但那铁皮也比较薄,太重就站不起来了。即使这样,他们的铁甲也够笨重的,如果从马上被
打翻在地,没人帮助的话基本上很难再上马。中国有唐宋时代常有锁子甲,是把一个个铁环相连
接,也是笨重的家生。甲对付刀矛往往力不从心,但对付远处射来的箭是可以的。三国时曹彰征
鲜卑,“铠中数箭,意气益利”,估计没受啥伤。所以人们要想办法改进弩,目的是要洞穿铠
甲。
克制骑兵的最有效方法是箭,所以中国及欧洲的非游牧民族想方设法发展重骑兵,让人马都披上
厚厚的铠甲,特别是欧洲骑士使之发展到顶峰。严密的保护和严整的队形曾使欧洲骑士阻挡了阿
拉伯人、匈奴人和摩尔人的进攻,但也败给过突撅人和蒙古人,大概这两个民族和同中国重骑兵
战斗过的经验吧。百年战争时,法国骑士却惨败在英国威尔士弓箭手下。从此,欧洲骑士慢慢走
向没落。
岳飞后人岳珂曾记载,金人有拐子马,人马都披重铠,三人一组相联,水浒传更把连环马说成三
十匹一组,后世考证认为不可能,如果一匹马倒,那不把别的都拖累了吗?金人也是游牧民族,
不至于这么笨。还有宋史上说仙人关之战,金人披三重甲,以铁索相连登城,其实这样一来反而
便宜了守城宋兵,只要把第一个从云梯上打下去,后面的不全滚落了?
古代游牧民族,倒真是打人民战争,人人都会骑射,凡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妇女也能射箭。他们
马多,后勤拖累少,行动迅捷,单兵格斗能力强,缺点是组织不严密,攻城能力差。拿破仑关于
法国骑兵和马木留克骑兵对抗的论述,可以使用在许多地方。游牧骑兵一般不重视铠甲,虽然铠
甲有防御力,但防御力可是和机动性成反比的。
中国中原人也意识到这个反比,想改革甲的材料,有过藤甲、纸甲、绵甲,纸甲是多层油纸打成
的,绵甲是丝绵打成的,但前两者防火能力差,后者又怕下雨后变重,各有缺点,不大推广得
开。主要还是皮、铁唱主角。另外还有金甲,制作工艺其实与铁甲一致,但与其说是防具,不如
说是摆阔的行头。


老帖了,发点补充
此外可以参考实体书
画说中国历代甲胄 中国传统兵器图鉴 亚洲古兵器图说
外国的有武器屋,武器事典 圣剑传说

电子书
欧洲古代兵器和盔甲
(日)筱田耕一——中国古兵器大全
战争与武器的演变
钟少异:金戈铁戟—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与传统
钟少异:龙泉霜雪--古剑的历史和传说
周纬:亚洲古兵器图说.pdf 详情31.3MB
周纬:亚洲古兵器图说附录.pdf 详情105.7MB
陆敬严:中国古代兵器.pdf 详情23.8MB
干戈春秋——中国古兵器科技史话.pdf 详情9MB
华觉明: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PDF 详情25MB
刘秋霖等编:中国古代兵器图说.pdf 详情16.6MB
刘旭:中国古代火炮史.pdf 详情8.1MB
陆敬严: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pdf 详情51.9MB
马明达:说剑丛稿.pdf 详情31.9MB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pdf 详情14MB
西炮的运用御明代国防.pdf 详情1011.3KB
杨宽: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pdf 详情8.7MB
姚智辉:巴蜀青铜器技术研究及兵器斑纹工艺探讨.pdf 详情12.5MB
战车与车战二论.pdf 详情1.3MB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神州文化集成丛书.pdf 详情2.8MB
中国古代甲胄续论.pdf 详情1.4MB
[明]·茅元仪·《武备志》.pdf 详情122.3MB
周正舒.徐金发:古代军旅常识.pdf 详情4.5MB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pdf 详情42.8MB
王巍:亚地区古代铁器及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pdf 详情7.3MB
[中国古代兵器电子书集].ha_windjview_0.5.rar 详情522KB
戴吾三:考工记图说.djvu 详情13.5MB
中国古兵器论丛.djvu 详情
《武经七书》鉴赏(文字,清晰,专业性较强).pdf 详情
以上网上有的下

幽谷 发表于 2010-10-22 11:12:00

这样短格式看舒服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中国古代兵器及战术